澎湃新聞記者 岳懷讓

  3月24日,“廉潔四川”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巴中市原副市長張尚華的懺悔書節選。

  張尚華在懺悔書中寫道:“也許在別人看來,一切都來得那么突然,事發偶然。四年前我從廣元市旺蒼縣委書記提拔重用為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四年后被宣布接受組織審查調查,命運像過山車一樣急轉直下,仕途從輝煌走向隕落。但我清楚這一天遲早要來,因為在這巨大榮譽光環的背后,隱藏著我對黨不忠誠,欺騙組織的信任,干了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情。”

  “剛被留置時,我每天都不由自主哼出幾百個嘆息聲,每一聲嘆息背后都有一種追悔莫及的痛苦,在這里最向往的是自由,最思念的是親人,最愧對的是組織!”張尚華懺悔道:“我失聲問自己,是什么原因讓我從十年前有理想、有抱負,立志為黨和人民干出一番事業的知識分子,一步步走到今天。仔細想想,我其實早早就丟掉了共產黨人的‘初心’、狠狠地拋棄了為人民服務的‘使命’、重重地踐踏了自我培植的‘尊嚴’。”

  另外,張尚華還在懺悔書中總結了自己人生走向失敗的五點原因:

  一是沒有加強學習,缺乏理論修養。沒有認真領會十八大后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新規定、新要求的精神實質。

  二是忽視了對自己“三觀”的不斷改造。精神世界有雜念,純潔度不高,忽視了對自己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喪失了警惕性和免疫力。

  三是自己的黨性觀念淡漠。宗旨意識淡忘,理想信念滑坡。

  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堅持原則。無視紀律底線,不知敬畏,缺乏自律,放縱自己的行為,貪圖享樂,作風飄浮。

  五是拜金主義嚴重。沒有經受住物質的引誘,金錢的考驗,在利益面前打了敗仗,當了俘虜。

  公開資料顯示,張尚華,男,漢族,1964年10月生,重慶江北人,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張尚華早年長期在廣元市任職,曾任廣元市政府副秘書長,旺蒼縣委副書記、縣長,旺蒼縣委書記,2015年年底調任巴中市政府黨組成員,次年1月當選巴中市副市長。

  2019年年5月,張尚華被查。2019年12月,四川省紀委監委發布了張尚華被“雙開”的消息。

  經查,張尚華理想信念喪失,毫無黨性原則,對黨不忠誠不老實,表里不一,欺上瞞下,搞兩面派,做兩面人,搞封建迷信,沉溺享樂,追求低級趣味,與他人串供,對抗組織審查;公款旅游,公車私用,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的安排打高爾夫球,借用管理和服務對象的車輛,利用職務上的影響,將應當由親屬個人支付的費用,由下屬單位支付、報銷,將公權力淪為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甘于被“圍獵”;購買、使用偽造的學歷、文憑;收受禮品、禮金;違規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

  2020年9月,張尚華因犯受賄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1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0萬元。

  經審理查明,2010年至2019年期間,被告人張尚華利用擔任廣元市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管委會書記、旺蒼縣縣長、旺蒼縣委書記、巴中市政府副市長等職務上的便利,在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能源投資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1465萬余元。

  在張尚華被查之后,《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專門刊文《紀法面前不存在功過相抵》點評其落馬一事。文章寫道:紀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黨員、特殊公民。無論是誰,只要違紀違法,就要付出相應代價,絕無討價還價的余地,這是紀法的剛性決定的。任何不把紀法當回事,以為功勞很大、名聲很大就可以為所欲為、挑戰禁忌的黨員干部,最終都逃不脫黨紀國法的懲處。對于這一點,誰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險箱”,誰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開恩”。

  2021年5月7日晚,在四川衛視反腐專題片《勇毅篤行》最后一集《涵養生態》中,張尚華亮相懺悔。

  專題片介紹,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張尚華前后任旺蒼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在旺蒼工作的5年時間里,他竭盡全力將自己包裝成一個一心為公、儒雅親民的學院派縣委書記。然而,四川省紀委監委第十五紀檢監察室辦案人員稱,在審查調查的過程中,他們總結了張尚華“兩面人”的典型特征,主要體現在人前信馬列,人后信鬼神;臺上五湖四海,臺下任人唯“圈”;表面勤政有為,背后沉溺享樂;明里光明磊落,暗地“歪門邪道”。

  據專題片介紹,張尚華喜歡打網球,其在任縣委書記期間,旺蒼縣耗資100余萬元新建六處網球場,其中一處還修在幾十公里以外的七里峽景區。由于長時間無人使用,該網球場雜草叢生、破敗不堪。

  在人前臺上張尚華一貫倡導全縣干部要保持“健康生活、高效工作”“三進三出”,即走進運動場、健身房、大自然,走出酒桌子、牌桌子、OK廳。但實際上,張尚華卻背道而馳。有一回在休閑會所內,他一邊唱歌喝酒,一邊審核研究人事調整動議工作方案;一手拿著酒杯,一手拿筆簽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