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4月4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自貿辦獲悉,在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六周年之際,四川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十大典型案例正式發布。這些案例的名字里不乏專業術語,但不少都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

  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是從四川自貿試驗區總共5個自貿片區(區塊)和13個協同改革先行區報送的50多項案例及成效中“優中選優”,遴選出來的。據介紹,十大典型案例具有引領作用突出、注重系統集成、四川特色鮮明、改革成效明顯等四大特點。其中,全國首創6項、全省首創4項。區別于一般性、流程優化等微創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均聯動多個部門集中攻堅、集成突破重點改革任務,特別在服務國際開放通道樞紐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建設中發揮了突出作用,解決了一批經營主體關切的堵點難點痛點,有力推動產業開放發展、營商環境優化。

  十大典型案例及成果

  (排名不分先后)

  1、自貿試驗區成都全域:分布式共享模式實現“銀證互通”

  針對數據跨域流轉難題,搭建“銀政通”平臺,通過分布式共享實現銀政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一方面,推動不動產抵押登記、公積金提取等政務服務延伸至銀行端;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數據賦能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截至目前,平臺共接入四川省市縣三級50余家政府部門和60余家金融機構,減少市民群眾“跑腿”458萬次,金融機構依托相關數據累計發放信用消費貸款超100億元。

  2、天府新區片區(直管):知識產權類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審機制

  針對因當事人訴訟能力弱、審理程序復雜等原因導致知識產權庭審效率不高的問題,通過“訴訟要素表”“應訴釋明表”完成初步訴訟指導,再由法官助理主持召開庭前會議,固定雙方無爭議事實及爭議焦點,庭審時不再調查雙方無爭議的事實和證據,充分節約司法資源,大幅提升案例審理效率。截至目前,1名法官運用快審機制審理案件平均用時82.65天,相比2017年下降33.65天。

  3、天府新區片區(高新):“自貿通”綜合金融服務

  針對外向型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結算貴、拓展慢等問題,政府、銀行、擔保多方聯動,建立以“融資、降費、服務”為核心的創新金融服務平臺,提供便捷融資、國際結算費用減免、業務綠色通道、境外金融服務等服務,支持企業擴大進出口。截至2022年12月,“自貿通”已為95家企業提供服務,累計發放貸款超3億元,累計進出口結算量近4億美元。

  4、天府新區片區(雙流):推動“三個轉型”打造航空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產業生態圈及創新“目視自主飛行”模式

  創新實施航空經濟發展戰略,實現從“以客為主”向“客貨并舉”轉變,從“運營服務”向航空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兩業融合”發展轉變,從“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轉變,推動“樞紐—產業—城市”轉型融合發展。2022年雙流機場旅客量1781.7萬人次,助力成都航空旅客突破3100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城市排名全國第一;新開國際貨運航線5條,累計達20條,完成貨郵吞吐量53萬噸,其中國際貨量22.1萬噸、逆勢高速增長53.7%。

  依托成都航空樞紐優勢,創新“目視自主飛行”的低空管理新模式,通過推行飛行報備制度、設置低空目視通道、自主飛行模式,極大簡化飛行申報環節,提升通航的靈活性、便捷性以及空域使用效率,成功引進通航、制造、運營類企業30余家,投資超80億元。

  5、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全國首創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

  聚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突破原有國際貿易商業模式及規則,科學合理分攤境外、境內段運費,將進口貨物從沿邊口岸至成都鐵路口岸的運輸費用從貨物完稅價格中扣減,幫助企業節約稅負成本約2%,進一步提高進口企業運費議價能力,保護企業國際貿易權益,建立健全鐵路運輸國際貿易新體系。

  6、青白江鐵路港片區:跨境多式聯運“一單制”系統集成改革

  針對國際鐵路聯運規則不統一,鐵路運輸單證無物權屬性、缺乏貿易結算和融資功能等制約貿易發展的痛點和堵點,設計推出一體化的多式聯運“提單”,拓展公、鐵、海結合的應用場景,并探索賦予運單物權化屬性,實現“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推動建立內陸港“通道+樞紐+金融”的供應鏈金融生態。截至目前,簽發單量累計超過9000余單,涉及貨值超過6億元。

  7、川南臨港片區:生產型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模式

  稅務機關主動服務,將出口退稅申報后的系列核查和服務前置到企業申報前,并在企業申報后快速對按規定不需發函調查的疑點給出核查結論,推動一、二、三類出口企業退稅時間從分別為5、10、15個工作日統一降低到5個工作日,加上節省的函調時間,平均壓縮辦稅時間1個月以上,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8、川南臨港片區、宜賓協同改革先行區:綜合保稅區一線進區貨物“即到即入”創新模式

  針對大宗貨物采用“一票多車”方式申報進入綜保區時,要求一票貨物綁定的幾十甚至上百臺車輛在卡口集結,再以“車隊模式”同時通過卡口,造成入區擁堵或車輛不足問題,通過優化核注清單報關方式,實現金二系統帳冊自動核增,同時由“綜保區綜合物流服務平臺”系統輔助進行核放單數據與車輛信息核碰比對,實現單車卡口入區核放,入區車輛平均節約1天的等待時間,每車節約600—800元調運成本。

  9、溫江協同改革先行區:進口特殊物品“關地協同”監管新模式

  針對新藥研發所需細胞、病毒、蛋白等特殊物品“進口難、進口慢、進不來”的問題,攜手成都海關在全國首創“關地協同”監管模式,目前特殊物品進口時間已由過去的2—3個月大幅壓縮至20天內,有效賦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10、遂寧協同改革先行區:推行企業遷移“無障礙一次辦”

  聚焦企業遷移存在的“兩頭申請”“多次跑路”、等待檔案寄遞時間長等問題,整合準遷、遷出、遷入、變更4個環節為1個環節,企業提交材料同步減少3份,跑動次數由“最少跑3次”壓縮為“只跑1次”,辦理時間從最快3—5天辦結壓縮到4個小時內辦結,通過“一窗受理、一次申請、一個環節”,真正做到“進一扇門,辦兩地事”。截至目前,共有216家企業享受到企業遷移“無障礙一次辦”帶來的高效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