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4月15日至21日是我國第29個腫瘤防治宣傳周。說起在四川地區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不少人第一反應是胃癌或者腸癌,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個第一的位置卻是肺癌。肺癌為何長期占據四川癌癥發病之首?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莊翔就來一解究竟。
揭秘:肺癌為何名列榜首?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2016年,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也是四川“十大高發癌癥”的首位。
首先,肺臟在中醫被稱為“嬌肺”,是人體最嬌嫩、最辛苦的臟器之一。我們正常成人的呼吸為10—20次/分,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會有8億次左右的呼吸,不論外界的氣體質量如何,它都必須“任勞任怨”地工作。另外,由于肺隨時和外界相通,進行氣體交換,它也容易被病毒、細菌等感染,如果慢性感染長期不愈,也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其次,肺癌的發生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據調查,全省18歲以上居民吸煙率為29.4%,不吸煙者二手煙暴露率為67.52%,而這正是肺癌發病的最常見因素。根據大數據和長期調查發現,吸煙者發生肺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20倍,與吸煙者生活在一起的非吸煙者,得肺癌的風險增加了20%—30%。
除了吸煙和二手煙,肺癌的發生還和多種因素有關。
環境因素,密閉環境中烹飪或用炭等燃料取暖,室內裝修材料超標,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等導致的大氣污染等。
大劑量電離輻射。
職業暴露 ,長期在工作環境中接觸石棉、煤焦油、甲醛等物質。
長期肺部疾病病史 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
家族聚集和遺傳性 ,如果家族或家庭中有兩個及以上患肺癌,其他成員得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其他因素 ,病毒感染者以及長期不喜歡吃水果、蔬菜者,得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警惕:肺癌前期征兆易被忽略
肺癌的癥狀與其所在的位置、癌的類型和分期息息相關,早期肺癌往往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
早期肺癌病灶小,沒有轉移,如果其生長在肺的周圍,往往沒有特殊的癥狀,只有在體檢做CT時才能發現。如果其生長位置靠近肺門,刺激支氣管或肺段支氣管,病人可以出現頑固性咳嗽,服用感冒藥可能暫時緩解但反復發生,甚至出現在痰中發現血絲或血滴的情況。一旦出現以上兩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而不要將其當作感冒或咽炎長期治療,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當肺癌逐漸進展,進入大家認為的中晚期,大多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如胸痛、長期咳嗽、咯血、聲音嘶啞等。如果轉移到頭部,會出現頭疼、頭暈、嘔吐等癥狀;如果轉移到骨,會出現骨疼的癥狀。
防治:做好肺癌早期篩查
根據中國癌癥中心2022年發布的數據,肺癌在中國所有惡性腫瘤中,死亡率排名第一,每年約有40萬人死于肺癌,而四川地區大約60%的肺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就被診斷為中晚期肺癌。因此,做好肺癌的早期篩查顯得格外重要。
肺癌高風險人群包括:
年齡在50歲以上。
吸煙包年數≥30(吸煙包年數=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吸煙年數),包括曾經吸煙包年數≥30,但戒煙不足15年;被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至少1年。
有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
通常情況下,對高危人群而言,肺癌篩查是一項長期的檢查項目,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直至75歲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