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輕人擺攤頻頻沖上熱搜。咖啡、雞尾酒、懷舊零食……自從有了年輕人的加入,地攤也逐漸變得“洋氣”起來。
在遂寧,也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利用下班、放學等空閑時間擺攤,不僅讓自己更加充實,也為遂寧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注入了更多的年輕元素。日前,記者走近我市部分擺攤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的擺攤故事。
夜市有了更多年輕元素
4月18日19時許,華燈初上,在市河東新區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附近的街頭,一個個小攤位逐漸支了起來,短短十來分鐘,這里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夜市。與其他常見販賣蔬菜、瓜果、小吃的夜市不同,這里的攤位充滿了更多年輕元素。
一套桌椅,一只咖啡貓,便是一個路邊小酒館;用平板電腦充當廣告牌的鯛魚燒攤;閑暇之余便拿出吉他彈奏的烤翅攤“老板”……無不展示著這里獨特的“文藝范兒”。
據了解,這里的攤主均是“90后”“00后”,帶著年輕人的思維和觀念,他們把咖啡、調酒、甜品等商品搬到了路邊,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體驗。
擺攤賺錢又不只為賺錢
今年21歲的金梅是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來自西昌的她,將涼山彝族的特色美食“涼山漢堡包”帶到了這里。“涼山漢堡包”其實就是烤土豆夾辣椒面,在金梅的攤位上,一只烤爐,一個小箱子,一口袋土豆幾乎是攤位的全部。這種粗獷又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吸引了不少食客光顧。
“我想讓遂寧人也嘗到涼山獨特的味道。”金梅介紹,她擺攤并不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豐富自己的閱歷。
今年25歲的米昭寶則是全職擺攤,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曾當過卡車司機。2022年,隨著孩子出生,為了照顧家庭,米昭寶選擇了時間更為自由的擺攤行業。在他看來,擺攤不僅給自己提供了一定的收入,也讓自己原本內向的性格得到改變。同時,看著顧客享用自己制作的食物也讓他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
擺攤藏著社交新方式
在夜市中,除了更多元化的地攤種類、更年輕化的攤位設計,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攤主們也更善于利用社交平臺擴大自身影響力。
今年26歲的攤主蔣春香便是一名網絡社交達人。白天的她是一名藝術培訓老師,夜晚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擺攤。擅長攝影的她也將自己的擺攤故事通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發布,并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的關注。在蔣春香的帶動下,大家懷揣著同樣的目標、同樣的興趣逐漸聚集到一起,對他們來說,擺攤已經從兼職或者謀生手段,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交流探討的社交方式。
“空閑之余,大家經常聊天,說一說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蔣春香介紹,大家都有一個同樣的認識,那就是年輕人可以擺攤,但絕對不會“擺爛”。
在擺攤過程中,蔣春香帶著大家選擇不擾民、不影響交通的區域。“希望遂寧這座城市對我們年輕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支持。”
21時,隨著行人逐漸稀少,年輕的攤主們收拾好攤位后,圍坐一起,開始享受著屬于他們的生活。大家彈著吉他,哼著歌曲,訴說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一天的擺攤雖然結束,而屬于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全媒體記者 黃鉑晶 蔣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