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蕓涵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四川高校新增備案專業61個、審批專業8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4個,撤銷22個本科專業。
這些新增的專業有何特點?我省本科專業調整有何趨勢?4月21日,記者就此采訪了省教育廳和部分高校的相關負責人。
新增的理工專業體現出跨學科趨勢
“2022年度我省高校新增的本科專業涵蓋了8個學科門類、51種專業。其中,備受關注的理工類新增專業占新增專業比重達40%。”省教育廳高教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特別是我省六大優勢倍增產業對應的理工專業,這次涉及17個,占整個新增理工專業的65%。
從新增理工專業看,除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儲能科學與工程等近年熱點領域的專業外,智能工程與創意設計等我省布點極少的新面孔也在不斷涌現。“整體看,新增理工專業也呈現出跨學科趨勢,在人才培養方向上正在努力適應未來科技和智能時代的發展。”
以西華大學新增的增材制造工程專業為例,2021年,增材制造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融合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加工與成型技術等,是一個多學科技術交叉的行業。隨著更多院校的加入,培養出的專業人才也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填補3D打印人才方面的匱乏。西華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專業是依托學校兩個一流專業“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強大基礎,對原“焊接工程”專業的升級改造,今年將在宜賓校區開始招生。
新增的管理類專業瞄準產業需求
省教育廳高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新增的10個管理學類專業中,有比較明顯的產業屬性以及專業化、技術化特點。
比如健康服務與管理、養老服務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是直接對應近年來新興康養和文創產業;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以及首次布點的標準化工程,都區別于傳統的管理學專業,具有比較鮮明的專業化和跨學科特點;其他如應急管理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專業,也在新增備案。這些新型專業占新增管理類專業的90%以上,體現出高校正在對傳統的管理類專業,開展改造升級,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四川師范大學此次新增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和文化產業管理兩個專業。該校相關負責人說,新增專業是學校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同時結合自身專業結構優化調整、遂寧校區建設等實際需要,重點布局設置新文科、新工科等自然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交叉融合的專業的結果。
省教育廳高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看出,我省高校在新設專業上,正在逐步樹立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四新”意識,在探索將專業設置融入新興產業需求,也在以新設專業為契機,推動專業建設的變革,越來越多的新設專業正在體現出突破傳統學科專業的壁壘,呈現出以產業為導向的趨勢。
提高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
記者注意到,2022年度我省撤銷本科專業22個,也反映出高校在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的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大。
據了解,撤銷專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學校內部的專業結構調整,二是就業招生情況不佳的。根據教育部的相關管理辦法規定,“高校現設專業連續五年不招生的,原則上按撤銷專業處理。”
近年來,省教育廳一直在專業設置申報管理中強調學校的專業設置調控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要對接區域產業發展,要加強專業質量建設的閉環管理,要有退出機制。為鼓勵高校集中資源打造特色專業優勢專業,我省出臺了一系列激勵舉措和調控機制,引導高校深化“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撤銷專業一直是高校專業結構調整的難點。西華大學近兩年招生專業從96個減到77個,停招了就業率低于省平均的包裝工程、資產評估等專業,停招了招生一志愿率低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專業,這樣的力度在省內高校中是少見的。
“學校近年秉承為行業培養人才的理念,專業布局不再謀求‘大而全’,而是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西華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在全面調研專業建設情況、主動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本科專業優化調整方案;同時,建立起量化模型,對專業教育質量開展動態監測,及時調整淘汰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的專業,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