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觀察 劉嘉儀 川觀新聞記者 高杲

  五一假期臨近,資陽的小龍蝦已迎來產供銷旺季。或許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資陽盛產小龍蝦,事實上,四川人的餐桌上,每50只小龍蝦就有一只來自資陽市雁江區,這里的小龍蝦在全省小龍蝦盤子里占有一席之地。資陽小龍蝦如何“出圈”?記者進行了探訪。

  養殖戶收取小龍蝦

  熱現場

  養殖小龍蝦2.8萬畝,年產量2000噸

  雁江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龍躍進算了一筆賬:每年,全省小龍蝦餐飲市場消費約10萬噸,而雁江區盛產小龍蝦2000噸,占到了市場份額的五十分之一,即四川人的餐桌上每50只小龍蝦就有一只來自雁江區。

  作為雁江的重要特色產業,雁江區小龍蝦養殖規模達2.8萬畝,除了在本地銷售外,還要發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

  “抓緊時間,下午就發貨!”4月22日一早,雁江區一場大雨襲來,謝志披上雨衣一頭扎進東鋒鎮高板村的蝦田,提起沉在田里的蝦籠,一只只生龍活虎的小龍蝦順勢滾落筐內。遠處還有20多名工人分散在蝦田邊,熟練地收蝦。

  “一天能收取小龍蝦達2000斤。”謝志發展了1200畝稻蝦,這個季節正是小龍蝦快速生長的階段,也是他最忙碌的季節。

  養殖戶在蝦田取蝦

  10多公里外的中和鎮,陳明的電話響個不停,他已經從2月忙到了現在,“從早到晚都沒休息過,一天要收購2萬多斤,入春以來發往省外,現在以成都、德陽等省內城市為主。”

  忙碌的還有資陽以小龍蝦為主的餐飲店。每到下午6點過,一些小龍蝦燒烤店門口迅速坐滿了人,不少小龍蝦燒烤店老板表示,一天至少要賣200多斤,到了五一假期會更忙,數量再翻一番。而整個城區每天起碼消耗小龍蝦上萬斤。

  一位水產老板介紹,這段時間是小龍蝦最肥美的季節,個頭大的小龍蝦能賣到30元一斤。

  據了解,目前,雁江區有17個鄉鎮發展小龍蝦養殖,其中,中和鎮、東鋒鎮、丹山鎮等鎮占據養殖面積80%以上。忙碌的同時,小龍蝦上市前的喂養管理、取蝦、稱重等也為當地上千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村民在對小龍蝦稱重分級

  冷思考

  打響品牌,補足深精加工短板

  “肉質飽滿,吃起來很有彈性。”“當天取的蝦,當天買,新鮮!”在雁江區各大農貿市場,一筐筐小龍蝦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全國小龍蝦已大量上市,不少市民在購買小龍蝦時,對雁江小龍蝦豎起了大拇指。

  “雁江小龍蝦的特點是早出蝦、出大蝦。”龍躍進說,雁江區無霜期長,使小龍蝦比湖北等地要早一個月上市、晚一個月退市;水質好、土質好的優質生長環境,決定小龍蝦顏色鮮艷、肉質飽滿Q彈,深受消費者喜歡。

  打好時間差、過好品質關,雁江小龍蝦為養殖者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一點,養殖大戶黃綱林深有感觸,“春節期間,最大的蝦一斤賣到了132元。”

  同時,近年來,雁江探索稻蝦種養(輪作)模式,小龍蝦糞便肥沃過的土壤提高水稻品質,水稻也可為小龍蝦提供遮陰和食物來源。“稻田平均畝收益比單一種植水稻增加至少2000元。”

  資陽農貿市場的小龍蝦 包雷 攝

  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雁江區也在小龍蝦產業發展進行了探索。當地已舉辦多屆小龍蝦節活動,成功申報地標產品“中和小龍蝦”。

  龍躍進說,現在雁江小龍蝦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下一步要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提升養殖技術、提高產量。其次是,不能只在餐飲市場做出成績,引進深加工企業,做長小龍蝦產業鏈。

  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堯看來,產業要形成競爭力,一方面需從產業發展路徑等方面進行統籌的思考和規劃,另一方面則圍繞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條發力,例如在提升養殖技術的同時,引入社會資本,激活資源,同時引進更多加工企業,完善冷鏈物流等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