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加快轉型升級 推動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達州市、自貢市沿灘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四川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凱在會上表示,2020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紓困解難的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銀”幫助民營經營主體解難題、渡難關、增信心,三年來,全省民營經濟經歷了下滑回落、逐步恢復、穩中有進的發展歷程。

  ■本報記者劉敏

  1 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

  金融投資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2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0467.9億元、同比增長1.2%,占全省GDP的比重為53.7%;完成稅收收入3495.7 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的59%,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63.9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378.4億元、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625.6億元、同比增長1%。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經營主體突破800萬戶。截至2022年底,全省實有民營經營主體804.07萬戶、同比增長6.98%,占全部市場經營主體的97.36%。其中,私營企業215.84萬戶、同比增長13.19%,個體工商戶577.6萬戶、同比增長6.31%,農民專業合作社 10.63 萬戶、同比增長2.09%。分行業來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民營經營主體增長較快,增速均在12%以上。

  2022年,民間投資也逐步回暖,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4%,較2022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提高1.5、1.7個百分點,較全國民間投資增速高1.5個百分點,扭轉了2022年一季度以來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局面。尤其是第二產業民間投資提速提效,同比增長11.6%。分行業來看,19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中,11個行業實現正增長,特別是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表現突出,近三年均保持正增長且增速高于全省民間投資增速。

  三年來,全省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年均增速達36.6%。2022年,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6493家,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3448億元、同比增長29.7%,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占比提升至34.2%,較2021年提高了6.1個百分點,對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37.4%。特別是民營企業RCEP項下進出口額同比增長61.4%,占比較2021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

  同時,民營經濟促進就業作用更加明顯。陳凱表示,一直以來,以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民營經營主體構成了就業的基本盤,2020年到2022年間,全省城鎮就業登記人數中,民營經濟就業登記人數占比保持在80%以上。2022年,全省民營經濟就業登記人數2331萬人,占城鎮就業登記總數的91.41%,較2020年提升了9.49個百分點。其中,2022年全省民營經濟吸納城鎮新增就業92.60萬人,較2020年多增4.74萬人,占比提高1.66個百分點。

  2 全省全社會民間投資三年平均增速5.3%

  發布會上,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朱江重點介紹了在優化營商環境、擴大民間投資、降低企業成本三個方面的舉措和成效。

  一是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省發展改革委制定實施《四川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民營經濟”作為單獨指標納入全省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對標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謀劃開展我省營商環境對標創新行動,推進國務院辦公廳50條創新試點改革舉措在我省復制推廣。會同重慶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化營商環境方案》,以市場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推動32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在各部門、各市(州)共同努力下,全省營商環境水平不斷提升,營商環境評價優秀市數量從3個增加至7個。

  二是不斷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省發展改革委深化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建立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常態化推介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投資規模適度、回報機制明確的重點領域項目。2020—2022年,共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380余個,總投資額超2800億元;全省全社會民間投資三年平均增速5.3%。

  三是努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省發展改革委推出紓困解難政策措施,對暫時繳費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政策。大力推廣以信用為基礎的“信易貸”金融產品,著力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截至今年3月底,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累計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2523億元,占比24%。

  朱江表示,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常態化開展重點項目推介,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努力為市場經營主體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