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節,又有一批四川青年獲得表彰。他們,有的成為新一屆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有的在“兩紅兩優”表彰中榜上有名。

  各行各業的青年,都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創造者、奮斗者。從這些獲表彰的青年身上,我們能看到新時代四川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面貌。

  立志 做帶頭人

  在各自領域引領行業發展

  “作為在鄉村振興一線奮斗的青年,我決心再種30年糧,帶動更多群眾多種糧、種好糧,為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出一份力。”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這幾個月,廣元耕鑫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小燕進行了很多宣講,這句話時常掛在她的嘴邊,“我不怕重復,我覺得這是我最想表達的情感。”

  鄧小燕是一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也是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在與稻共生、與田共樂的6年時間里,她克服資金籌集、群眾質疑等難關,帶領村民們種植優質水稻,種植面積由100畝發展至1.1萬畝,覆蓋廣元8鎮19村,帶動728戶2356名群眾年均增收1.2萬元。“一粒米撬動大產業”,她還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帶動劍閣縣菜籽油、木耳、臘肉、血橙等農特產品年銷售量破5000噸。

  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奮勇前行的還有內江市威遠縣無花果科學研究所所長、威遠經開區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金平。獲得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的他,帶領團隊培育出全省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花果新品種“甜城紅”,從無到有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無花果種質資源庫,獲22項無花果領域國家專利。

  這些年,李金平大力推廣無花果種植新品種、新技術,助推全縣無花果栽植面積從1萬余畝迅速發展壯大到5.2萬畝,產業帶動1.3萬余戶農戶走上致富路。在他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威遠無花果產業實現生產基地規模、加工水平及能力、科技支撐、品牌影響力4個“國內領先”。

  做帶頭人,引領行業前進的不只有個人,還有集體。作為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獎團隊,中鐵二院成渝中線高鐵青年突擊隊被業內稱為引領中國高鐵突破運營速度極限的“開路先鋒”。

  作為主導成渝中線高鐵勘察設計的中堅力量,這些年,這個團隊編制完成中國第一部適用400km/h的高鐵勘察設計規范——成渝中線高鐵勘察設計規范,完成了空間線形技術條件、輪軌關系及動力學研究等11項創新課題,涉及鐵路橋隧、路基、通信信號等20余個專業科技攻關,取得軟件著作權6項,申請專利50余項,攻克了諸多400km/h高鐵設計技術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世界高鐵技術的發展。

  通威-永祥股份晶硅光伏科技創新團隊,則將目光聚焦在打造“成本優、人效高,各項指標全球領先的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全新5G工廠”上,實現高純晶硅“中國智造”,各項指標行業領先,打破了國外對我國晶硅技術的封鎖,為“中國綠色硅谷”的發展以及多晶硅技術的突破和提升做出了貢獻。

  立志 做填空者

  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該研究成果已累計在全國20多個省推廣1.06億畝,新增大豆1283.9萬噸,實現‘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有力推動了國產大豆玉米兼容發展,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手段。”這句話,說的是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四川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江的研究成果。

  劉江從海外歸國后,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目光聚焦在國產大豆“卡脖子”難題上,主研完成的國家級科技成果“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3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成為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首推技術,為解決長期困擾我國糧油安全的玉米大豆爭地矛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勇于攻堅克難的,還有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中國二重萬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模鍛工、班組長葉林偉。他是世界最大8萬噸模鍛壓力機的首位中國操作者。

  此前,大壓機操作一直被國外壟斷,面對全英文的操作界面,葉林偉“白+黑”連軸轉,用一個月時間迅速完成8萬噸模鍛壓力機操作界面的定版工作,讓大壓機擁有了全新的“中國符號”。憑借著一股鉆勁和對大壓機純粹的專注力,這些年,葉林偉先后成功壓制出先進飛機整體框、重型燃機用高溫合金透平輪盤鍛件、C919大飛機主起外筒和機身框梁結構件等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大型高端航空模鍛件,打破了國外盤類大型模鍛件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也創造了多項模鍛世界紀錄。

  填補空白,成為這些有志青年閃亮的標簽。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四川高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秦寶星亦是如此。秦寶星專注于無人駕駛領域研究,這些年,他在國際重要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30余篇,獲得全球授權專利10項、中國授權專利90余項。2018年,他放棄世界級無人駕駛項目的主導研發機會,轉型投入到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推動高仙科技在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完成了30余項前沿技術研發,年銷售額實現8億元,成為全球領跑的“獨角獸”企業。2021年,高仙機器人40萬能級研發生產基地在資陽順利投產,成為西部地區全智能超級工廠和全國最大的商用機器人生產制造基地。

  立志 做傳承者

  把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他們是古蜀文明及華夏文明研究的國內頂尖力量。”這句話,說的是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獎團隊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

  這個年輕的隊伍共有32人,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87.5%。盡管隊伍整體年紀不大,但重量級人物不少,有多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多位骨干獲田野考古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這些年,他們立足考古一線、勇于探索未知,參與了“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國家重大戰略,在三星堆祭祀區新發現中負責第5、6、7號坑工作,發掘出舉世矚目的金面具、青銅網格等珍稀國寶,發掘過程受到全網關注超100億人次,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同時,他們面向全國青少年群體舉辦科普講座50余場,覆蓋2萬余人次。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

  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壤巴拉時輪藏醫藥(藥浴)傳習所負責人扎西娜姆利用自己所學,持續9年為百姓舉辦義診活動,受益人數近千人次。她開設了藏醫藥和藏藥浴診所,并對當地獨特的藏藥材資源進行開發,建立了精油工廠,創建了川西北第一個藥妝民族品牌“阿如藏”。作為壤巴拉藏藥浴傳習所的負責人和主要管理人員,她在當地無償開展藏醫藥人才的傳承培訓,覆蓋200多名青年。她所負責的傳習所被列為阿壩州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自貢市解放路初級中學校思政教師申俊滟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先后兩次作為教師志愿者外派文萊和菲律賓。推進文萊中華中學教學改革,編寫本土化“五步識字”教材,組織籌辦國際交流活動、國家級大型文藝匯演32場次,連續兩年擔任中國駐文萊大使館國慶招待會文化交流活動負責人,為中華文化和家鄉“鹽、龍、燈”文化的國際傳播做出了積極貢獻。

  立志 做守護者

  作為生力軍,始終沖鋒在一線

  每一年的“兩紅兩優”表彰,也是廣大青年和青年發展事業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近日,共青團中央授予296個團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授予389個團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授予481名同志(含追授1名)“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授予342名同志“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稱號。其中,四川有16個團委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22個團支部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何明月等25名個人獲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李磊等18名個人獲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

  近年來,四川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團干部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

  “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易紅梅是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棉竹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已連續擔任團干部近10年。易紅梅帶領團員青年們積極投身農村基層的建設和發展,發揮青年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她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雙創、森林防滅火等重點工作中帶頭走到一線,組織團員志愿者沖鋒在前,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四川省眉山市公安局團委,目前有團員120人、兼職團干部39人。2022年,該團委帶領全局各級團組織緊緊圍繞公安中心工作,組織指導公安青年、團員在多項重大任務中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以務實的工作態度、過硬的素質本領贏得廣泛好評。同時,近年來眉山市公安局整合各類資源,通過搭建政治理論學習平臺、青年筑夢發展平臺、社會實踐服務平臺等方式,推動相關工作走在眉山市直屬團組織前列,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達州市通川區西城街道紅旗路社區團支部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近年來,該團支部充分發揮青年優勢,帶領轄區群眾開展各類結對幫扶公益活動,加強群眾思想道德建設和培育社會責任感。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專門打造團員驛站、親子空間、大講堂等青少年活動場所并常年對外開放,積極服務社區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