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披露

  受訪者的位置信息和手機相冊被索權最多

  據了解,此次還針對APP和小程序個人信息泄露情況進行了專門調查。37.15%的受訪者使用APP或小程序時從不閱讀安全隱私協議或不注意是否有安全隱私協議,7.67%的受訪者“不知道什么是安全隱私協議”。僅有7.61%的受訪者堅持一直閱讀安全隱私協議。

  調查受訪者未閱讀安全隱私協議的主要原因,選擇“沒注意看就點擊了已閱讀(默認勾選)”的高達47.83%?!白謹堤?、篇幅太長”“字體太小、看得費勁”“表述拗口、不能理解意思”“無論是否閱讀,都必須同意才能繼續使用”也是安全隱私協議被忽略的重要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調查顯示,受訪者在使用APP和小程序時拒絕非必要授權后,高達九成(90.62%)的APP、小程序不能使用或僅能使用部分功能。其中,不能使用的占比25.56%,僅能使用部分功能的占比65.06%。

  受訪者的位置信息和手機相冊被索權最多,分別高達53.95%和50.07%,其次是通訊錄(44.96%)、短信(43.67%)、手機存儲文件(41.39%)以及通話記錄(40.05%)等。

  調查顯示,67.52%的受訪者對個人信息保護現狀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仍有32.47%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主要原因是“個人信息仍經常被侵害”以及“被侵害后投訴無門”,個人信息被侵害后,68.37%的受訪者表示未采取維權措施。未維權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維權渠道”的,占比49.15%,其次是“沒有資金損失”“維權成本高”“不知曉或無法找到侵害個人信息的具體經營者”等。

  消費提示

  秉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則

  四川省消委提醒,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個人對其個人信息的處理享有知情權、決定權,有權限制或者拒絕他人對其個人信息進行處理”。消費者作為個人信息的產生者和提供者,應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主動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個人信息遭到侵害。

  提供個人信息要“慎思”。消費者面臨經營者收集個人信息情況時,應秉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則,拒絕提供和接受商品、服務無關聯的信息,同時要明確告知經營者已提供信息的使用范圍。在使用應用程序時應閱讀安全隱私協議,特別關注授權權限等,再決定是否接受。在社交軟件上發布照片、日程、行蹤等個人信息時要慎重,建議設置信息可見范圍,不輕易公布自己的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發現個人信息泄露要“明辨”。消費者遭遇APP彈窗推送同類商品廣告等經營者精準化、定向化商業推廣時,要分辨自己是否授權過經營者可提供個性化廣告推送,在注冊會員時是否開啟默認推送選項等。消費者決定終止授權時,要及時行使“撤回同意”權利,在APP中使用刪除或撤回個人信息的功能,向經營者明確表達禁止繼續使用個人信息的意思。

  保護個人信息要“篤行”。消費者在日常消費中要做到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安裝來歷不明的APP、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載明個人信息的消費憑據要及時銷毀。在個人信息被侵害后,應向網信部門或者撥打12377投訴,主動維權。

  四川省消委還提出了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建議,包括完善立法,形成科學完備的保護體系;嚴格執法,建立統籌規范的執法機制;高效司法,推動個人信息保護司法實踐;加強普法,增強消費者自主保護意識和能力等。

 ?。▓D片皆由四川省消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