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高杲 資陽觀察 劉嘉儀
5月,資陽市雁江區的稻田里,一只只飽滿肥壯的小龍蝦迎來上市旺季,到處可以看到農戶收取蝦籠的身影。
作為當地特色產業,雁江區小龍蝦養殖規模達2.8萬畝,年產量2000噸。用當地農業部門的話說,四川居民的餐桌上每消費50只小龍蝦,就有1只來自雁江區。
小小龍蝦,如何做成牽動當地發展“脈搏”的特色優勢產業?產業做大后,又如何在競爭中進一步“突圍”?近日,記者深入雁江區的稻田里一探究竟。
抓住春暖的“時間差”
雁江區小院鎮黃桷村養蝦能手曾祥波,今年發展稻田養蝦1300余畝,自1月小龍蝦陸續上市開始,他已經收入280余萬元。他風趣地說:“過去‘瞎忙’,四季手頭緊;現在‘忙蝦’,天天有錢進。”
剛上市時,當地小龍蝦統貨價每公斤超過50元,現在進入旺季,價格回落,已經跌至每公斤30多元。不過曾祥波心里有本賬,“每畝產小龍蝦150公斤左右,即使按當前價格,畝增收仍然超過5000元。”
在雁江區東峰鎮高板村,養殖戶謝志站在田邊,提起沉在田里的蝦籠,一只只生龍活虎的小龍蝦滾落筐內。環顧四周,還有20多名工人分散在田邊熟練地收蝦。“我發展了1200畝稻田,一天能收取小龍蝦1000公斤。”謝志忙得沒空多說。
雁江區的小龍蝦,養得好、不愁賣。其中,僅中和鎮一地每天空運到上海的小龍蝦就達1萬公斤。目前,雁江區小龍蝦養殖規模達2.8萬畝,年產量2000噸,為數千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雁江區小龍蝦為何如此受歡迎?雁江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龍躍進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出蝦早,得益于雁江區春季回暖早、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相較于湖北、湖南、江蘇等地,這里的小龍蝦能提前1個月上市,錯峰銷售,價格優勢明顯。二是品質好,當地水質好、土質好,養殖出來的小龍蝦身肥體壯,肉質緊實,口感很好。
找準品質的“突圍點”
圍繞小龍蝦產業,市場競爭正日益激烈。湖北、安徽、湖南等產蝦大省一路領先,省內各地也爭先上市大打“時間差”,研發新品種新技術。
雁江區該如何“突圍”?在品質上做文章,當地的一個思路就是發展“稻蝦共作”。通過“蝦不離稻”,不僅實現“蝦稻高產”,還能“蝦好稻好”。
“一方面,小龍蝦吃掉害蟲,排泄的糞便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可以讓稻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另一方面,水稻秸稈和豐富的浮游生物成為小龍蝦飼料的有益補充,小龍蝦和水稻的品質都得到了提升,從而增加畝產效益。”龍躍進表示,這也是雁江小龍蝦產品品質和知名度越來越高的原因。
除了要把小龍蝦養好,當地還琢磨如何把小龍蝦“吃出新花樣”。
此前,“中和小龍蝦”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當地特色農產品中的一張名片。為將這張名片“擦亮”,當地連續舉辦“中和小龍蝦節”,建立了民宿生態農莊,在農旅融合發展方面大步推進。
此外,雁江區還不斷完善小龍蝦產業相關標準,增強當地小龍蝦的核心競爭力。最近,資陽市餐飲協會和雁江區心緣大酒店就共同起草《長壽美食菜系烹飪技藝 麻辣小龍蝦》四川省(資陽市)地方標準,規范了麻辣小龍蝦的安全要求、原料選取、烹飪器皿、制作工藝等。
“此外還要完善產業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堯表示,除了要在餐飲加工上發力,雁江區還應該圍繞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條發力,例如在提升養殖技術的同時,引進更多深加工、精加工企業,完善冷鏈物流等產業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