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清 李強 川觀新聞記者 杜杰

  5月21日,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20日,在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只黑頸鶴寶寶破殼而出。

  根據相機拍攝下的畫面,剛出生的黑頸鶴寶寶全身絨毛呈土黃色,黑頸鶴媽媽在一旁時而用嘴“撫摸”它,時而警覺地看向四周。據保護區生態管護員介紹,黑頸鶴于今年4月18日產下首枚蛋,經過32天孵化,5月20日第一只黑頸鶴成功破殼出生。

  若爾蓋濕地今年第一只黑頸鶴寶寶出生。侯正清 李強 攝

  據了解,每年3月下旬都有上千只黑頸鶴從云南、貴州等地飛回若爾蓋,在近8個月的時間里,黑頸鶴在若爾蓋產卵孵化、棲息生活。到了11月,又將帶著新繁育的黑頸鶴寶寶遷徙到云南、貴州等地越冬。

  黑頸鶴媽媽陪在寶寶身邊。侯正清 李強 攝

  黑頸鶴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同時也是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2022年3月黑頸鶴種群調查結果表明,全國目前有黑頸鶴17000余只,而在若爾蓋境內就有2000多只,若爾蓋有著“黑頸鶴之鄉”的美譽,是我國已知黑頸鶴東部種群繁殖地中最大最重要的地區。

  作為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近年來,若爾蓋持續實行禁牧、輪牧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治理措施,把高原濕地打造成候鳥理想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黑頸鶴文化交流與科普宣傳,開展黑頸鶴保護與公眾教育,若爾蓋當地正在為黑頸鶴寶寶征集名字,征名活動截止到今年5月31日,中選的參選人今年可以免費游玩若爾蓋區域內所有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