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氣象預警試驗區。張柯 攝
川觀新聞記者 王若曄
5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培訓會舉行。省地質災害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市(州)政府、地質災害重點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來到廣元市青川縣,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總結復盤防災經驗。
學經驗
既有點位觀摩也有案例復盤
青川縣涼水鎮養老院是現場培訓會的觀摩點位之一。
養老院培訓教室里,83歲的友誼村村民趙萬柏正和同伴一起聽工作人員講解保健知識。2020年,因受地質災害威脅,獨居的他從老屋搬到了鎮上的養老院。
“青川地處龍門山地震帶,多發地質災害。獨居老人行動不便,臨災避險時緊急轉移困難,按照本人意愿,如今已有19名獨居老人在這里長期養老和避險安置。”涼水鎮鎮長王自怡介紹,這里同時也是應急避險轉移安置點,可容納100人集中安置。
不僅有點位觀摩,還有案例復盤。

青川縣石壩鄉青龍村華祖背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搶險救災工程。張柯 攝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十大案例,青川縣“7·14”青新村泥石流避險案例榜上有名。
去年7月14日3時40分左右,泥石流突襲該縣茶壩鄉青新村水口社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100萬元。由于巡查到位、預警及時,提前轉移避讓安置到位,受威脅的6戶18人成功避險。
去年7月13日下午,青川縣地質災害指揮部就發出地災風險橙色預警信號,并實時發布雨情通報。“依托這套系統和專業監測設備,當天得以及時發布精細化的地災預警信息,并實時掌握隱患點變化情況。”在位于樂安鎮的青川地災氣象預警試驗區,青川縣相關負責人指著身后的設備介紹,在發布時效方面,目前在24小時的等級預報基礎上,強化6小時、3小時、1小時的短臨預警發布;在預警產品上,可以將現有的以區域、縣(市、區)為單元,提高到以行政村為單元,提升預警精準度和有效性。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廣元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元建立了地災預警信息“30123”叫應機制,壓實“監測、預警、處置、反饋、檢查”各環節責任,確保“叫應”防災人員、“喊醒”受威脅群眾。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各地探索的舉措,今年3月,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梳理了有效管用的實踐經驗和實招硬招,凝練固化具體舉措和制度機制,并進行總結推廣。
盯重點
聚焦薄弱環節深入查漏補缺
在青川縣大院回族鄉青華村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村民趙金云正在幫扶車間里炒制新茶,他的新家就在不遠處。2021年,青華村利用農村工礦廢棄地修建房屋,安置15戶44人受地質災害威脅搬遷農戶。

大院回族鄉青華村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張柯 攝
“通過‘省級資金補助一點作搬遷、政策整合一點作配套、行業部門支持一點建設施、鄉政府自籌一點建產業’四項補助支持政策,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青川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
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把避險搬遷作為源頭防控地災隱患風險的治本之策,按照“以搬為主、避讓優先”原則,5年來,全省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2.9萬余戶,治理排危4348處,消減地質災害隱患3.9萬余處,106萬余名群眾免受地質災害威脅。
“今年全省整體防災形勢嚴峻。”省地質災害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汛期來得早、來得猛、來得快,據預測,降雨落區與地質災害易發區、地震災區高度重疊。
4月下旬,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派出3個調研督導組,深入甘孜州、阿壩州、雅安市等地,圍繞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推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等方面開展專項督導。
“從督導情況看,各地在防災責任和措施落實上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方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個別施工人員租住受地質災害威脅的農家樂或民宿,部分在建工程防災措施落實還不到位。”該負責人在會上提醒,要切實落實防范措施,做好最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