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記者 王培哲

  5月27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多段視頻,其中海拔2300多米的一臺紅外相機,首次記錄了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貓與一對大熊貓母子同框,專家判斷,母熊貓極有可能是白色大熊貓的媽媽。

  畫面拍攝于2月底的一個傍晚,狹長的樹洞附近,母熊貓倚在樹洞里,樹下的幼崽玩耍著。不遠處一個“熊”影悄然靠近,撥開竹叢,露出一只全身白色的大熊貓。

  熊貓媽媽首先發出一聲警示,膽大的熊貓幼崽撲了上去,白色大熊貓隨即向后撤退并發出“咩咩咩”的叫聲。望著幼崽追著白色大熊貓跑走后,熊貓媽媽鎮定自若地繼續蹭癢癢,全程保持“淡定”的它未踏出樹洞半步。

  白色大熊貓被趕走40分鐘后又返回樹洞,此時母熊貓仍在樹洞附近活動,察覺到躲在樹后的白色大熊貓后,兩只大熊貓相對觀望約半分鐘后,母熊貓主動驅趕,其間白色大熊貓轉身回頭。4分鐘后,回到樹洞的母熊貓趴在雪地上,畫面外不時有熊貓想要靠近,發出弱弱的叫聲,它偶爾站起來不耐煩地發出低沉“牛”吼聲,給予驅離的回應。

  針對這些影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魏榮平認為,“畫面中的幼崽約1到2歲,而白色大熊貓的體型已接近成年個體大小。2月底,臥龍野生大熊貓進入發情季,帶崽的母熊貓會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但這只母熊貓表現得極其‘淡定’,不太符合一般規律。這只母熊貓極有可能是白色大熊貓的媽媽,聞出孩子的氣味后感到安全,才會表現得如此平和。”

  魏榮平介紹,據以往野外跟蹤研究的經驗,離開母親獨立生活的個體,在三四年內會有回家看望媽媽情況,其間會示好、想要親近,往往母親會默默接受或溫和地將其趕走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認為,“雖然大自然賦予這只白色大熊貓特別的長相,卻沒有影響到它正常的行為和社交,這只白色大熊貓和這個區域里面其他的大熊貓個體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很好地生存了下來。從側面也印證了保護區成立60年以來,持續保護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