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徐浩煊

  5月29日上午,由國產大飛機C919執行的東航MU9197航班,搭載135名旅客抵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這是C919首次載客飛抵成都,開啟滬蓉航線常態化商業運營。

  其實,C919與四川的緣分早在設計制造時就已結下。從前期的飛機制造,到后期全生命周期安全運營,這些“四川造”保障著C919騰飛。

  C919首次載客飛抵成都。中國東航供圖

  飛機制造上的四川元素

  位于成都的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民機”)被業內稱為國產飛機機頭生產“專業戶”,ARJ21、蛟龍600、新舟700等國產飛機的機頭都產自這里,C919也不例外。不過,盡管成飛民機擁有豐富的經驗,但C919長約6.66米,寬3.96米,高4.13米,重達2.4噸的機頭,不僅體積、重量創下新高,還有駕駛艙、前起艙等幾大組部件,300多項模塊的上萬個零部件安裝,這對于成飛民機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從2008年起,經過長達14年的自主創新“長征路”,成飛民機陪同C919項目走過了工程技術論證—工程樣機生產—設計出圖—原型機研制—批產等歷程。從2015年8月到2019年10月,共完成合同約定內2架靜力試驗機頭、6架試飛試驗機頭的交付。2020年,正式結束研制任務,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位于德陽的中國二重,存放著有“大國重器”之稱的8萬噸模鍛壓機,這臺全球最大的模鍛壓力機為C919整機提供了80%承力模鍛件。其中,有“機腿”之稱的主起落架,是支撐整架飛機重量的部件,也是飛機上最大、最復雜的關鍵承力鍛件。

  C919的主起落架,就由中國二重研發。

  中國二重萬航模鍛C919航空模鍛件項目總師羅恒軍介紹,起落架鍛件的標準和精度要求非常高,團隊7年磨一劍,試制出首件滿足國際適航質量要求的C919起落架鍛件,不僅能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C919提供了“鋼筋鐵骨”的支撐。

  2018年C919主起外筒鍛件試制成功。中國二重供圖

  位于綿陽的長虹電源公司,生產出主/APU蓄電池組,這是國內首款取得CTSOA證書的產品。

  作為起動發動機及機載設備供電的應急電源,這款主/APU蓄電池組,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耐低溫性,在零下40℃低溫環境下也可以正常啟動放電,最大瞬時放電電流達到800安以上,滿足了C919發動機在應急狀況下的啟動需求。

  主/APU蓄電池組。長虹電源公司供圖

  運行系統上的四川智慧

  航電系統被稱為飛機的神經中樞,為飛機安全、經濟、便捷、環保運行提供重要保障。據了解,一套先進的航電系統,可以讓飛機變得更加“聰明”。C919所搭載的航電系統,就由成都本土企業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航電)開發研制。

  通信導航系統是飛機航電系統中的核心系統之一,承擔著地空對話、機內話音及數據通信、無線電導航等功能,相當于飛機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經過不懈努力,電科航電旗下中電科柯林斯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有力支撐了C919機載通信導航系統的交付、集成驗證等工作。

  對于乘客來說,機載娛樂系統就像客艙有趣的“靈魂”,是民用客機中客戶可直接體驗的系統。電科航電旗下中電科泰雷茲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打造了新一代本土化iWO機載娛樂系統,集傳統機載娛樂系統和無線客艙系統功能于一體,首次實現乘務、乘客和吊掛間的三者互動功能,并預留了衛星通信數據接口和ATG接口,具備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兼容性。

  此外,電科航電全面的客艙核心系統控制著照明、溫度、應急指示、廣播等重要信息,是整個客艙系統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信息系統領域則主要用于飛行的輔助管理,以往多在空客A380等先進飛機上才有配置。此次部署在C919上,提高了航空服務管理水平,減輕了機組人員的工作負擔,有助于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如何在C919開展常態化商業運營后,為飛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運營提供保障,做好航材供應、維修管理、在線監管和動態監控等一系列運維支持服務,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FLYWIN平臺給出答案。

  FLYWIN平臺。受訪者供圖

  公司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梅剛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共完成了3期項目建設,為FLYWIN平臺提供了50余個業務功能,讓中國商飛不僅具備了設計和生產C919的能力,也具有了保障C919安全高效運行的能力,與以往制造商、航司、航材供應商、監管方之間分散、隔離的業務流程不同,FLYWIN平臺初步建設起了一個涵蓋國產民航飛機上下游產業鏈的數字化生態圈,提高了國產大飛機整體運行和運營效率。“C919正式開始商業飛行后,我們還會根據實際的飛行需求和航司的反饋意見,對平臺進行改造和升級。”梅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