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植物遺傳學家羅鵬(圖據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方微信)著名植物遺傳學家羅鵬(圖據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方微信)

  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6月2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悉,我國著名植物遺傳學家、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鵬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6月1日上午9時在華西醫院不幸去世,享年97歲。

  羅鵬,1926年7月出生,研究生學歷,1948年畢業于四川大學,同年在四川大學生物系參加工作,長期擔任四川大學生物系系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1屆)、教育部生物教材編委會成員、遺傳學編審組副組長、四川省教授職稱評委會生物組組長、植物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四川省遺傳學會理事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第1、2、3、5屆)、中國油科專業委員會理事、《遺傳學報》編委、《生物科學進展》編委,《中國油料作物學報》編委等。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98年評為四川省首批學科帶頭人,2018年獲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布的訃告顯示,羅鵬教授從事植物遺傳學教學和科學研究50多年,1981年他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進修,還先后應邀到日本廣島大學和德國植物學會作學術報告,對我國植物遺傳學的發展、對四川大學生命科學的學科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國攀登計劃等科研課題10余項,在十字花科植物遺傳育種及其資源利用領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油菜孤雌生殖誘發研究”首次用種間授粉方法誘導出油菜孤雌生殖單倍體,在油菜單倍體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于1984年獲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98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研究還將誘發孤雌生殖應用于雜種優勢利用,面向我國油菜生產實際,選育出孤雌生殖雜交油菜新品種“蜀雜二號”,在四川等地區大面積推廣,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