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蜀君/文
即將進入8月,在火辣炫目的日光下,在潮濕悶熱的空氣中,可能許多四川人都會回想起去年那個火熱難熬的8月。
“厄爾尼諾現象再現”“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等一個個與氣候相關的消息傳出,更加令人心生焦慮。
氣候預測是大氣科學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但這并不妨礙無數科研人員孜孜不倦的探究,不斷嘗試尋找氣候異常變化的規律。
知蜀君查閱了大量資料,并與四川省氣候中心的專家和研究人員深入交流,嘗試將一些專業問題進行通俗表達,解答開篇那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不過,在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需要先提出另外兩個問題。第一,去年四川的極端高溫天氣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二,備受關注的厄爾尼諾對四川氣候到底有什么影響?
問題一:去年四川的極端高溫天氣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年夏天,晴熱高溫天氣持續,繼而造成干旱、電力短缺等系列問題,至今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四川省氣象局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人們的普遍感受。
2022年,四川全省有128個站監測到高溫天氣,也就是日最高氣溫大于等于35℃。其中,監測到日最高氣溫大于等于37℃的有112個站,大于等于40℃的有81個站。當年8月24日,渠縣的最高氣溫達到44℃,刷新四川境內的國家氣象站點監測的日最高氣溫歷史紀錄。
2022年,全省平均高溫日數達到30.1天,數量是常規年份的3倍多,突破自1961年四川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全省89個氣象站監測到的高溫日數超過30天。其中古藺縣、合江縣、渠縣3站高溫天數都超過了60天。古藺縣最多,有67天。全省75個站點的高溫日數都突破了196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以上這一系列罕見的數據都表明,2022年四川的高溫日數之多、影響范圍之廣、極端性之強,綜合評價堪稱“歷史最強”年份。
那么,這個“歷史最強”是怎么出現的呢?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影響氣候的因素非常復雜。不過,研究人員復盤去年的極端天氣后發現,有兩個因素顯得尤為突出。
第一個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這個概念在初中地理課上會學到,不過也不必深究。普通人只需要知道,受“副高”直接控制的區域,晴熱少雨。而處于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北邊緣地區,則會有充沛水汽與冷空氣匯合形成降水。每年夏天四川出現的晴熱天氣,往往都與“副高”的直接控制有關,雨帶的位置變化則與“副高”的位置和控制的范圍大小相關聯。
第二個因素是伊朗副熱帶高壓。通常情況下,四川氣候并不受伊朗副熱帶高壓的直接影響。
然而去年8月,伊朗高壓異常“東伸”,“躍上”青藏高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則異常西伸。兩個高壓長時間貫通,形成的高壓帶直接控制四川,使得四川始終受到下沉輻散氣流控制,并持續阻礙水汽向四川輸送,致使四川經歷了罕見的高溫干旱。
問題二:厄爾尼諾對四川氣候到底有什么影響?
前段時間,“厄爾尼諾現象再現”的消息刷屏網絡,加之當時我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高溫天氣,一時間各種傳言甚囂塵上,將厄爾尼諾與各種極端天氣聯系在一起,引發公眾疑慮。
在談到厄爾尼諾之前,首先要了解下地球的氣候系統。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氣候?一般而言有五大方面,分別是大氣、海洋、陸地表面、冰雪覆蓋層,以及生物圈(人類活動),也被稱作氣候系統的五大子系統。這五大系統并不是獨立運作的,他們相互之間會產生復雜的關系,共同影響氣候變化。
而與厄爾尼諾直接關聯的ENSO事件則被認為是熱帶太平洋地區海氣系統年際氣候變率的最強信號。
要把厄爾尼諾解釋清楚很難,其本身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知蜀君整理了一些目前的研究和統計成果,供大家初步了解厄爾尼諾。
1、厄爾尼諾是一種異常的自然現象,發生頻率在每2—7年之間。
2、受到厄爾尼諾直接影響的地區主要位于環赤道太平洋地區。
3、在全球氣候系統相互作用下,世界其他地區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厄爾尼諾影響。
4、厄爾尼諾現象的顯著表現是海洋溫度變化、降水異常等,繼而可能導致干旱、洪災等自然災害。
5、今年截至目前觀測到的厄爾尼諾現象還處于早期階段,不過預計今年夏天有極大可能發生厄爾尼諾事件。
6、科學家們認為,很難將目前世界各地發生的極端氣候事件歸咎于厄爾尼諾現象。
那么,厄爾尼諾到底會對四川的氣候造成什么影響呢?
從科學嚴謹的角度,研究人員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答案。由于距離遙遠,厄爾尼諾現象并不會對四川的氣候造成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全球氣候系統層層傳遞。當它最終抵達中國、抵達四川時,也僅僅是影響氣候異常變化的眾多因素之一而已。例如它會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活動范圍、活動強度產生影響。
而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發生厄爾尼諾的年份,我國夏季整體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發生厄爾尼諾的年份,四川也是夏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四川盆地大部降水量會較常年同期偏少。
問題三:今年四川還會出現像去年那樣的極端高溫天氣嗎?
首先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去年四川出現的罕見極端高溫天氣與厄爾尼諾沒有關系,因為去年并沒有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這從邏輯上已經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在第一個問題中可以得知,去年四川的高溫天氣與異常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異常東伸的伊朗副熱帶高壓相互貫通有關。而上一次這兩個高壓貫通形成高壓帶,還是在遙遠的2006年,也就是17年前。
四川省氣候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2006年夏天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異常西伸北抬與東移且躍上青藏高原的伊朗高壓合并形成大陸高壓,籠罩著四川盆地。但從高壓帶的控制范圍上來講,2006年遠遠不能與去年的情況相比。去年同一時段,異常高壓帶幾乎控制了整個長江流域,并向西延伸至青藏高原。
研究人員表示,像2006年和去年的情況都是小概率事件。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類似情況的跡象出現。
考慮到厄爾尼諾可能產生的間接影響,氣象部門預計今年夏季四川降水量會較常年同期略偏少,旱澇并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
而根據目前預測分析,今年夏天高溫和干旱的影響范圍和總體強度都不及去年。但是在局部地區,例如南充、巴中、資陽、遂寧、內江、宜賓、自貢、瀘州等地,也可能發生中等強度伏旱。預計今年夏天四川盆地大部地區高溫日數會較常年同期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