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銳 王賽鴿

  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宣布,今年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本輪厄爾尼諾比預想進程來的偏早1-2個月,且發展速度超過預期,赤道中東太平洋將于今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且到秋季發展為中強度以上的厄爾尼諾事件,這意味著我國今夏或2024年氣溫極大可能出現新高峰。此外,伴隨厄爾尼諾而來的還有局部地區干旱和洪澇等極端天氣災害頻發,南澇北旱或將回歸。

  厄爾尼諾會給我國電力供應安全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往經驗表明,一方面,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部分地區氣溫飆升,降水減少,風力降低,通常導致具有“靠天吃飯”特點的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加強。加之厄爾尼諾事件下,一些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及強度有所加大,如干旱、洪澇、暴雪等,加劇電網設備運行風險,電力供應質量和穩定性受到威脅。

  目前,厄爾尼諾導致全國電力供需偏緊已初現端倪。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預計將超過13.6億千瓦,較去年有較大的增長,這表明今夏我國電力供需仍將呈現“全網緊平衡、局部有缺口”的局面。可以預見的是,在明年厄爾尼諾現象的“暖池”效應達到頂峰后,我國電力缺口形勢將會更加嚴峻。因此,密切關注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發展趨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于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韌性,保障電力穩定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應對今夏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四川電網密集部署備戰迎峰度夏,加強電網建設和運行調度,這帶動了變壓器、高壓開關、換流閥、控制保護等主設備以及軟件和解決方案等產品的需求。自去年9月起,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緊急實施34項重點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輸電線路1207公里、變電容量1333萬千伏安的新增建設,增強了四川電網抵御極端天氣的能力。同時,四川電網還積極推進1000千伏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和攀西地區電網優化工程,預計年底建成投運,將有效提升電網跨區域優化配置能力。此外,四川電網在豐水期實施了跨省區日內互濟的創新舉措,與青海、湖北、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區開展豐水期日內峰谷互濟合作,這是四川電網首次開展這種規模的合作,增加了省外電力支援的渠道和靈活性,有助于緩和高峰時段的電力供需緊張局面。

  四川省電源電網發展規劃既要著眼今夏面臨的“全省緊平衡,高峰有缺口”局面,也要注意到做好應對今明兩年的電力“攻堅戰”。在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下,夏季高溫不斷攀升、極端天氣強度、頻次增加等不利因素下,保障電力供需平穩運行的長遠目標。為此,規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構建多元、充足、可靠的電力供應體系。在鞏固水力發電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加大光伏、風電等其他電源的發電計劃。優先建設具有季調節、年調節和多年調節能力的水庫電站,推進存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加快建設具有發電、儲能、增強調峰運行能力的雅礱江兩河口混合式等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四川電源電網的混蓄“充電寶”。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建,推進涼山州等川西地區風電基地建設,鼓勵開發具備條件的建筑屋頂的分布式光伏,聚合水電站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光伏、風電,形成具有聯合互補功能的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確保發電資源最大化利用。夯實煤電頂峰兜底能力,建設支撐性和調節性火電項目,同時推動建立配套的新能源資源配置激勵機制,提高能源企業建設頂峰兜底電源的積極性。落實四川政企火電儲煤措施,確保高峰電力缺口時段,火電能穩發滿發。

  提升電網“硬實力”,推動區域整體電網供電能力升級。一方面,加快推進一批重點省內輸變電工程的建設和投運,拓寬省內輸電通道,滿足能源基地向省內負荷中心輸電需求。另一方面,鼓勵建設微電網和增量配電網,增加城市配電網的容量和靈活性,統籌主網與配網銜接,滿足分布式光伏、充電樁等多元主體介入需求。加快電網智慧化轉型,打造現代化電網。加強對極端天氣下電網負荷的不確定性研判,合理預留需求冗余,著力增強電力系統應對極端情況的韌性。

  加快水電出川、外電入川通道建設。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作用,推進省間多元、多向的余缺互濟合作。規劃建設隴電入川、藏電入川、疆電入川等特高壓工程,引入西北省份火風光、西藏地區水光等可靠電源。提升外送機組最大承接量,提升跨省水電消納能力。協調好政府調控與市場主導“兩只手”的關系,提升電網服務“軟實力”,加快完善水電外送交易快速響應工作機制,打破省間壁壘,實現跨省水火風光互補“一盤棋”。同時,提高靈活電源比例,合理調整高峰時段水電的留川和外送規模,削減四川水電低谷時期的外送計劃電力。

  開展四川省電力需求響應和虛擬電廠建設工作。發揮新型儲能靈活調節作用,積極構建“城市電倉”,將分布式電源、儲能和負荷設施通過智能平臺聚合起來,形成具有“源—荷”雙向調控能力的虛擬電廠。多種方式挖掘可調節資源,探索與電力調度中心、電力交易中心高效互動模式,統籌源網荷儲一體化資源配置,實現削峰填谷,緩解電網運行壓力的同時促進水電消納。引導新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充分激發和釋放需求端用戶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將有序用電作為最后“底牌”,必要時啟動三級保供電調控措施,倡議企業主動參與避峰讓電,優先保障民生用電。

  建立健全常態化電源電網應急管理體系。加強電源電網應急能力建設,“拉網式”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進行全面體檢。關注重點電站、輸電線路防汛、防雷等風險點位,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預防因自然災害造成電源電網故障,提前做好應對持續高溫、干旱、洪澇等破壞性天氣的維護搶修準備。推進電源電網應急管理技術革新,對隱患進行可視化集中管控,形成智慧應急“一張圖”,實現隱患的快速定位、分析和處理,提高應急響應和搶修效率。完善電網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建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決策庫,實現對電源電網突發應急事件的快速響應和智能決策。

 ?。ㄗ髡邌挝唬罕本煼洞髮W生態治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