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萌  梁潼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都

  起因

  “黃鹿水庫上有大量垃圾漂浮,能否盡快清理?”近日,中江縣黃鹿鎮網友反映:中江縣黃鹿水庫為飲用水水源地,但目前為何水庫中有垃圾漂浮,有關部門何時清理?

  對此,中江縣水利局在7月中旬作出回復:經核實黃鹿水庫邊緣垃圾眾多情況屬實,主要形成原因是近期從人民渠進水伴隨而來的垃圾在水庫進水口區域攔截失敗和居民私自釣魚、游玩露營等產生垃圾所造成的。目前,正通過多項舉措打撈清理。現場情況究竟如何?有關部門如何守護一方水土?請看現場調查。

  ▉直擊現場:黃鹿水庫邊緣垃圾較多情況屬實

  提到黃鹿水庫,在中江人的腦海中,或許會有一幅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生態山水畫卷徐徐展開。然而,我們來到網友反映照片中的拍攝實地(黃鹿水庫進水口處),發現進水口攔污網四周的確布滿了各類垃圾,與優美的水庫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這個地方垃圾主要是近期從人民渠進水伴隨而來的垃圾在水庫進水口區域攔截失敗,以及一些居民私自釣魚、游玩露營等產生垃圾共同形成的。垃圾較多的進水口區域離飲用水取水口較遠,暫不影響大家的用水安全。”中江縣河湖保護中心黃鹿站站長李波介紹道。

  黃鹿水庫入水口處。劉芷萌 攝

  現場看到,原本完好的攔污網被不同程度地破壞,除了一些小型的白色垃圾,還有不少牲畜的尸體及其它較難清理運輸的大件垃圾,使垃圾打撈的難度大大提高。

  據了解,黃鹿水庫因地處黃鹿鎮而得名,黃鹿鎮是都江堰人民渠六期直灌區,全域有中小型水庫6座、塘堰301口,水域面積達5000余畝,總蓄水量達3200萬立方米。得益于當地良好的水資源,盡管位于丘陵地區,當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提出發展稻漁稻蝦綜合種養,打造“魚米之鄉”的目標。

  為此,保護一方水土,守住青山綠水,迫在眉睫。

  工人正在打撈水庫中的垃圾。劉芷萌 攝

  ▉多措并舉:“水庫美容師”組成水環境“護衛隊”

  針對黃鹿水庫進水口區域漂浮的垃圾,連日來,打撈船在水庫中持續作業,清理水域垃圾。岸邊,數位工人手持鑷子和編織袋,開展地毯式撿拾。“我們的職責就是保護好這一汪清水,接下來,我們會盡快攻克難關,組織工人在進水期間不間斷對水庫垃圾進行清理。”李波說道。

  中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正采取多項舉措打撈清理垃圾,守護一方水土:一是聯合黃鹿鎮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對進水口周邊進行白色垃圾撿拾。二是組織工人在進水期間不間斷對水庫近水面垃圾進行清理。三是聯合黃鹿鎮政府和派出所加強禁釣宣傳。四是組織河湖保護中心黃鹿站全體職工每周一進行水庫周圍環境衛生整治。五是將積極爭取項目在引水渠規劃撈渣工程設施,避免垃圾大量進入水庫。

  在水庫現場,54歲的趙明先正帶著數名“水庫美容師”對大件垃圾進行人工打撈。打撈船也在河面上連續作業,對小件垃圾進行快速打撈清理。

  志愿者在撿拾垃圾。劉芷萌 攝

  “大家大多是當地的漁民和附近的村民,年齡都在60歲左右。”趙明先介紹,每年到了進水垃圾較多的時候,他們就會組成10余人的水環境“護衛隊”,完成共同的目標——讓水庫保持清澈美麗的風光。

  趙明先退休前一直在河湖保護中心黃鹿站工作,退休后,不是本村人的他毅然選擇回到了站上,守護著這片水域。“在這里工作了這么多年了,就像家一樣,都有感情了,當然要把這里保護好。”趙明先說道。

  “我們就是靠這個水庫生活的,在這個年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希望讓水庫一直干凈清澈,這樣我們也就開心了。”57歲的范德珍老人是黃鹿村的村民,多年來一直堅持和大伙一起清理水庫垃圾,保護水環境。

  工人們在對打撈的垃圾進行處理。劉芷萌 攝

  “下一步,我們會建立健全社會各界監督河湖長制工作機制,充分借助各網絡,鼓勵、支持和引導群眾參與到河流管護中來,全力保護黃鹿水庫水環境。”黃鹿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工作人員陳倫說。

  最新進展:

  “正加大力度組織打撈,工人們依舊忙碌在一線。”7月24日,記者從中江縣河湖保護中心黃鹿站了解到,目前黃鹿水庫正處于蓄水期,伴隨水庫進水,上游帶來了大量垃圾。李波介紹,目前,黃鹿水庫每天的垃圾打撈量超過萬斤,打撈起來后會初步進行分類,對樹枝雜草類的會就近進行掩埋與處理,對白色垃圾會放入鎮上的垃圾桶,對動物尸體用生石灰消毒后,就地挖深坑將其掩埋,按照標準流程處置。

  “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強巡視和監測,應對突發的情況。同時,增派人工打撈垃圾。”李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