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牛瓊

  為了禮品早起聽“講座”;“一擲千金”買保健品……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保健營養食品正逐步邁入生活必需品的行列。一些宣稱能“防癌”“抗癌”等治百病的“騙人”保健營養食品也有了市場。然而,保健品≠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的一種,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目前我國批準的保健食品只有27種功能,但有的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推薦時,不同程度存在超出批準的內容、虛假夸大產品功能的問題。”7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上,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安全總監余德仲談到了目前保健食品銷售市場存在的虛假宣傳問題。

  會議、健康講座等,是不少人接觸保健食品的一種渠道。如何整治這些市場亂象?9月1日即將實施的《四川省食品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包括保健食品在內的食品會議營銷行為進行了規范。

  《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舉辦食品宣傳推介活動不得作虛假或者誤導消費者的宣傳。同時還規定,在食品經營場所外,以會議、講座、健康咨詢等方式舉辦線下食品宣傳推介活動的,應當提前三個工作日告知舉辦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并對宣傳推介活動全程錄像保存備查。

  “《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夯實會議營銷舉辦方的主體責任,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余德仲也提醒消費者,若對所購買保健食品的質量安全有質疑,或者發現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以及夸大宣傳保健食品功能的,可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反映,也可撥打電話12315投訴舉報,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核查處置,堅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