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萱 伍秋明 李琳 陳昶瑋 封面新聞記者 周翼
今年高考,18歲的彝族男孩木乃約熱以681分的總成績,通過“國家專項計劃”被北京大學工科實驗班錄取,成為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建縣以來,在本地就讀考上北大的第一人。
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前,他在地里幫家里干農活、割豬草的勵志經歷感動了無數網友,并迅速登上熱搜。
談及實現“北大夢”后最想做的事,木乃約熱說:“媽媽還沒有走出過甘洛縣,我想帶媽媽爸爸去北京看看。”
8月17日,木乃約熱帶著父母、妹妹乘坐復興號動車組來到北京。8月19日,到學校報到入學。
他的愿望,實現了!
“我家住在半山腰”
木乃約熱的家位于涼山州甘洛縣境內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上。這里山路蜿蜒、坡急溝深,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四川省深度貧困縣之一。
木乃約熱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彝族農村家庭。父親茍爾打付是一名油漆工,日常收入主要依靠農閑時外出打工。母親則在家務農,照顧木乃約熱兄妹4人。
“那時,最期盼的事是爸爸從打工地回家。” 木乃約熱說,父親一買好火車票,他就扳著指頭計算歸期。
鐵路與木乃約熱一家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十多年前父親茍爾打付常乘坐穿行于大涼山的公益性“慢火車”到成都打工。“那時一個月能掙300多元,坐大巴回家貴,‘慢火車’17元的票價更實惠。” 茍爾打付說。
后來打工地離家更遠了,普速列車成了茍爾打付出川的交通工具。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鐵路實現全線貫通,大涼山終于通了復興號。茍爾打付在家門口就能俯瞰對面山腳下新建的甘洛南站,再外出打工時,復興號就成為他的首選。
“坐動車方便、舒服,速度還快。現在工錢漲到了300元一天。早到一天,就多掙一天的錢。”茍爾打付說,自己的兩個兒子都考取了省外的大學,有了動車,他們也能提前一天回家。
從公益性“慢火車”到復興號,穿行大涼山火車的速度快起來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不再是期盼,已經變成彝家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2014年后,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木乃約熱家里收到了2.5萬元的建房補助款。一年后,一家人如愿搬進了自家修建的磚房。
“我也為修房子出過力。”木乃約熱驕傲地說,當年,不到10歲的木乃約熱,曾牽著馱著沙石的馬匹,在泥濘小道上來回運送建筑材料。
“兒子一直很懂事。” 談及兒子,茍爾打付一臉欣慰,這個暑假,木乃約熱照例每天幫家里干農活,“本想讓他考完好好放松一下,但孩子卻想著幫我們減輕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