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四川還擁有獨特美麗的自然山水、多姿多彩的歷史文化、各具特色的城鄉形態以及三千年“天府之國”的深厚積淀。美麗四川是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美麗四川建設成效如何?又將繼續實施哪些舉措?

  8月2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美麗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 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新聞發布會。會上,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鐘承林對美麗四川建設的成效和措施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建設美麗四川,我們的目標定位就是要‘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走在全國前列。”

▲發布會現場▲發布會現場

  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

  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

  鐘承林表示,近年來,圍繞美麗四川建設、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四川省積極開展工作。

  做好美麗四川建設的制度安排。“早在2016年,省委專門作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發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這是西部第一個、全國第四個出臺的美麗中國建設地方規劃。”鐘承林表示,今年初,省環委會印發了責任分工和年度實施方案,推動21個市州全面啟動地方規劃編制。

  “我們筑牢美麗四川的環境質量根基。以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為重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空氣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水環境質量發生根本性變化。”鐘承林介紹,2022年,四川省70%以上區域空氣環境質量總體達到優良水平,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

  同時,在厚植美麗四川的良好生態本底方面,四川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著力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若爾蓋國家公園兩張靚麗名片。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森林覆蓋率達35.72%。

  “2022年,四川在全國率先印發實施碳市場能力提升行動方案,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全面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四川成為人均碳排放量最少省份之一。”鐘承林表示。

  到2027年力爭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42.5%左右

  重污染天氣全面消除

  圍繞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四川還將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我們將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治本之策,助力實現202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雙30%’的目標。”鐘承林表示,“同時,我們還需要處理好‘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出臺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及支撐保障方案,力爭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42.5%左右。”

  “在具體措施上,要高標準開展試點示范,探索各美其美的實踐路徑。”鐘承林強調,關鍵是12個字:以點帶面、分層分類、梯次推進。

  具體而言,選出條件較好的10個左右縣(市)開展先行試點,隨后逐步增點擴面。加快推進以市(州)為主體的美麗城市建設,與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有效銜接,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美麗中國“四川樣板”。同時,拓展試點層次和領域,大力開展“美麗細胞”建設,分領域打造一批特色小鎮、和美鄉村以及美麗河湖等。

  “其次就是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改善環境質量上走在全國前列。”鐘承林說,關鍵也是12個字:遏增量、減存量、控變量、注動能。

  具體而言,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開展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整治等“六大專項行動”,主攻小流域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解決好群眾關心的黑臭水體、重金屬、噪聲等問題,堅決遏制源頭增量。深入推進督察問題整改,對4市1企開展第三輪第二批省級督察,穩步減少問題存量。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聚焦社會關注的飲用水、危化品、尾礦庫等領域,完善應急防范體系,有效管控風險變量。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對重大項目實施“清單式”服務,持續注入綠色動能。到2027年,力爭重污染天氣全面消除,城市大氣PM2.5濃度、國省考斷面Ⅱ類水質比例走在全國前列。

  “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為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提供支撐。關鍵是建立完善3項機制。”他強調,第一是建立規劃項目引領機制,推動各市(州)2024年底前全面出臺本地區規劃,以重大項目推進規劃落實。第二是建立激勵政策機制,在法規標準、資金保障、科技支撐等方面出臺一批具體政策。第三是完善美麗四川建設省級統籌協調機制,開展美麗四川建設成效考核。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呂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