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和擔憂。
8月24日,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關于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稱,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我國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現象。中鹽集團針對此次市場波動,特做如下聲明:我國對食鹽實行定點生產管理,我國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中鹽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占比95%、湖鹽占比4%、海鹽占比1%。中鹽集團在全國有完善的產銷企業布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中鹽集團具有完備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食鹽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食鹽產品可以做到源頭可追溯,質量安全有保障。

根據上述聲明,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井礦鹽占比達到87%。據了解,四川是我國井礦鹽的主產地。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先后采訪四川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貢制鹽企業以及傳統井礦鹽制鹽地,深入調查了解四川井礦鹽現狀……
——實地走訪——
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自貢燊海井鹽產品熱銷 系傳統井礦鹽制鹽地
8月28日,星期一,四川自貢市大安區大安街289號,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貢燊海井經歷周末兩天的喧囂后終于安靜下來,但售賣窗口仍人來人往,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鹽!”
自貢是聞名遐邇的千年鹽都,已有2000多年制鹽史,自貢市民當然不擔心缺鹽,當地人也幾乎從不吃海鹽。8月24日、25日,高峰時刻,在窗口排隊的市民,絕大多數都是受外地親友委托來買鹽的。
對于部分地方出現的囤鹽現象,燊海井的員工們表示,他們腳下1000余米深的巖石層中,就有取之不盡的鹽鹵水,“不缺鹽”。

自貢市燊海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筱娟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燊海井鑿成于公元1835年(清朝道光十五年),井深1001.42米,是當時全世界第一口超過1000米的深井。后來因為生產需要,井深被加深至1346米。雖然距今已有188年歷史,但燊海井仍能正常汲取鹵水、熬制手工鹽。
8月28日上午,工作人員將懸掛于井口上方的汲鹵桶放入燊海井中,幾分鐘后100多斤鹵水被提取到地面,隨后鹵水被倒入導流盆中,很快順著輸送管流走。紅星新聞記者嘗了嘗剛從井底抽起來的鹵水,果然是咸咸的味道。
在井口上方,是制鹽車間,8口大鍋正在熬制傳統手工鹽。盧筱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燊海井所在地下為鹵氣共生的地質結構,地下七八百米為天然氣層,1000米以下為鹽鹵層。因此,最初燊海井的深度剛剛超過1000米多一點,就是鹽鹵層。“我們的手工鹽氯化鈉含量為94%,其他為微量元素,鹽粒呈雪花狀,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
據了解,自貢燊海井是AAAA級景區,其制鹽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工藝傳統復雜,燊海井制鹽車間年制鹽能力800余噸,全年產量不足同在自貢的久大鹽業公司1天的產能。因此,燊海井的鹽大多數在本地消化,或作為文旅特色產品銷售給游客。

目前,燊海井每天從井底汲取鹵水屬于表演性質,消耗的鹵水極其有限,產能也小。不過實際上,燊海井地下鹽鹵水的儲量極大,而且是品質優良的黑鹵水,還未大量開采使用。“因此,大家根本不用擔心缺鹽。”盧筱娟說。
——自貢鹽企——
基地原鹽日均產能達千噸
最近訂單倍增 貨車司機見滿倉鹽放心了
四川久大制鹽有限責任公司,是自貢當地最大的制鹽企業。8月28日下午,在該公司舒坪園區,4輛大巴車載著全國各地200余名商家考察團走進制鹽車間、倉庫。在參觀完4臺大型真空制鹽機和馬力全開的20多條生產線后,一位配送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確實沒必要緊張,鹽多的是。”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舒坪園區,停放著10余輛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倉庫里的成品鹽堆積如山,叉車司機和工人正馬不停蹄忙著裝車。一位來自河北的貨車司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的貨車滿載12噸鹽準備送到四川瀘州。“以前沒見鹽倉,真還有點擔心。今天看到這倉庫里成堆的鹽,我可以告訴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堅定保供、有序運輸。”四川久大制鹽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總監李韜指著制鹽車間墻上的標語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8月24日以來公司訂單成倍增長。8月24日、25日,訂單增幅達到峰值,是平時訂單的10倍;到了8月28日,日訂單逐步回落到平常的兩三倍。
李韜介紹,目前我國食用鹽市場,井礦鹽是主力軍。除了四川有優質的鹽礦資源,江西、湖南、湖北都有鹽礦,四川除了自貢,樂山、遂寧也有鹽礦。“中國井鹽看四川,四川井鹽看自貢。”李韜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基地原鹽最高日產能1200噸(其中小包裝家用鹽1000噸),正常原鹽日均產能就達到1000噸。
在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前,該公司的日均發貨量介于700到800噸之間。但8月25日以來,每天的發貨量超過3000噸,家用小袋鹽日均發貨量達到500萬袋以上,峰值時達到800萬袋。據了解,該公司的鹽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根據中國人日均攝入鹽分6克計算,全國每天消耗鹽約8400噸,因此僅久大自貢基地日產鹽量可供應1.66億人單日食鹽需求。李韜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貢及附近樂山犍為、內江威遠地下都有豐富的鹽礦資源。公司在湖北應城、四川大英、樂山犍為和自貢都有鹽礦基地和制鹽工廠,年產原鹽230萬噸,家用小袋鹽50萬噸。
中國鹽礦資源富足,以四川自貢片區為例,其地下鹽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以固體巖鹽形態存在的威西鹽礦,一部分為1000米地下以液態存在的天然鹽鹵水。根據1994年相關資料顯示,以自貢為中心的區域鹽資源儲量高達170億多噸,根據目前食用鹽生產能力30萬噸,可以生產5.6萬年。李韜表示,“所以,大家根本不用擔心沒鹽吃,井礦鹽安全可靠,理性購買。”
——川鹽集團——
公司食鹽年產能超150萬噸
全部為井礦鹽 完全可滿足四川市場供應
四川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鹽集團)是四川最大的國有食鹽定點生產批發企業。8月28日,川鹽集團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大可不必囤鹽”。
據了解,8月24日、25日,四川省內部分地方出現一波“食用鹽搶購高峰”,但到了26日、27日,市場基本恢復正常。據川鹽集團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正常情況下,該集團食用鹽的日均銷售量為三四百噸,而8月24日、25日兩天的銷售量達到四五千噸。

從8月24日開始,川鹽集團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工作機制,建立市場動態日報制度,統籌調配產銷資源,生產企業加班加點生產,流通企業24小時配送,保障食鹽市場供應。
據介紹,川鹽集團在四川全省下設9個區域大型食鹽配送中心和分布于全省各市(縣、區)鄉鎮的食鹽倉庫232座,總建筑面積約14.2萬平方米,初步構成“省、市、縣(區)的三級倉儲物流體系”,統一調度全川的物資的倉儲流轉和配送,一站式直達終端。
“集團小袋食鹽儲備量可滿足全川三個月的市場需求。”該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一直以來,食用鹽市場始終是“供大于求”的狀態。以企業為例,川鹽集團目前擁有兩家制鹽企業,分別在樂山和南充,鹽年均產量為150萬噸,而四川省全年食用鹽需求量為30萬噸,完全可以滿足市場供應。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對食鹽實行定點生產管理,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據了解,我國的原鹽,61%為井礦鹽、22%為海鹽、17%為湖鹽;食用鹽產品中,87%來自井礦鹽、10%來自海鹽、3%來自湖鹽。川鹽集團食鹽全部產能超過150萬噸/年,且為井礦鹽,具有完備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食鹽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食鹽產品可以做到源頭可追溯,質量安全有保障,食鹽儲備供應充足。

據其介紹,我國有豐富的鹽鹵資源,有嚴格的食品安全生產規定,有完備的食鹽儲備制度,有完善的銷售網絡,在制鹽企業的布局上,我國早已經做到了就近生產、就近銷售,同時各產鹽區能夠實現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因此,廣大人民群眾根本不需要擔心“缺鹽”,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消費即可。
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國井礦鹽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江西、江蘇、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等省份。作為主要井礦鹽的分布地,四川生產的鹽都是井礦鹽,其優勢不僅是儲量豐富,而且是深井采鹵、真空制鹽,保證了鹽產品的純天然和無污染。
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 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