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省級和各市(州)已組織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5000余場,參與專家2萬余人次,惠及群眾60萬余人次。

  活動兼顧“醫、護、技、管、后”,覆蓋內外婦兒等多學科,同時,通過創新建立任務規劃、監督考核、引導激勵、專項保障、宣傳引導“五大制度”,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開展。

 近日,“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上,醫務工作者正在為群眾檢測血糖。吳婕 攝 近日,“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上,醫務工作者正在為群眾檢測血糖。吳婕 攝

  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

  8月21日至25日,“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來到涼山州喜德縣尼波鎮為群眾進行健康醫療服務。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省疾控中心、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療衛生機構的65名專家為群眾進行內科、眼科、婦科、兒科、中醫康復等檢查。4月,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團省委、省紅十字會持續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健康中國川渝號”就是其中之一。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省級和各市(州)已組織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5000余場,參與專家2萬余人次,惠及群眾不少于60萬余人次。

  下沉

  人員配備和服務模式以當地群眾需求為導向

  “以后有機會還是上醫院查查。”8月21日至8月25日,健康列車到達尼波鎮,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呂紅彬為一名20歲的女孩進行了眼底檢查。

  這已是健康列車第4次開進大涼山。今年專家人員配備、設備功能配置和健康服務模式進行了全新升級,不僅中西醫并重,還結合當地百姓健康需求,在開展老人、婦女免費健康體檢基礎上,新增眼科疾病和肺部病變篩查。

行駛在大涼山的“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吳婕 攝行駛在大涼山的“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吳婕 攝

  與此同時,結合省衛生健康委“萬名醫護走基層”活動有關內容,健康列車采取“鐵路與地方相結合”“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相結合”“疾病診療與健康科普相結合”的方式,為當地群眾免費送去眼科疾病篩查、肺部病變篩查、甲狀腺疾病篩查、重點人群健康普查、婦女乳腺疾病篩查、肺結核篩查、中醫康復理療、專家帶教等健康服務。

  “來,帶上這個。”8月23日,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專家帶著人工智能輔助超聲診斷系統走進該市涪城區豐谷中心衛生院,為數十名患者進行甲狀腺疾病診斷。近5個月,該院還走進綿陽市圖書館、梓潼縣仁和鎮中心衛生院等地篩查約3000人次。

5月9日,雅安市中醫醫院赴甘孜州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5.12”護士節義診活動。雅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5月9日,雅安市中醫醫院赴甘孜州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5.12”護士節義診活動。雅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

  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學院等也積極組織力量下沉。5月上旬,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主辦的“萬名醫護走基層”——醫療衛生專家雅安行活動,邀請18家醫療衛生機構的47名專家開展義診、教學查房、技術指導、學術講座等活動,服務群眾千余人次;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聚焦農牧民健康需求,在阿壩州若爾蓋縣開展健康科普、技能培訓、專題講座、紅色康養基地建設等志愿服務活動;7月12日,在雅安市天全縣中醫醫院,省醫學會檢驗醫學專委會參與承辦“萬名醫護走基層”活動,組織知名專家展開學術交流;7月22日,省醫學會放射專委會在達州市達川區人民醫院開展專題講座、病案討論及現場指導,提升基層放射診療水平;7月23日,四川省醫師協會主辦的“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在樂山市市中區蘇稽鎮中心衛生院舉行,10余名血管外科專家為群眾提供血管疾病的免費診療、健康體檢、慢病指導和健康科普宣傳等服務……

  “志愿服務形式包括巡診義診、帶教示教、疾病預防、健康知識講座等。每一次下基層,我們在人員配備和健康服務模式上都以當地群眾需求為導向。”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志愿服務活動組織了省內知名醫療專家及醫護人員,以醫師為主體,同時原則上以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或博士學歷以上人員為主,兼顧“醫、護、技、管、后”,覆蓋內外婦兒等多學科。

  變化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范圍更大,基層水平有所提升

  “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范圍更大、服務頻率更高。

  “以前義診一般就近在游仙區開展,現在我們的專家通過活動,跨市去廣元市青川縣、阿壩州紅原縣提供服務,專家隊伍比以前更壯大,先進設備也更多,吸引了不少老百姓就在家門口看病。”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團委書記陳思良深有感觸。

  攀枝花市鹽邊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陶琦也表示,相較于過去,他們下沉到基層衛生院的次數變多了,“每個月都會組織義診,已經先后去了5個基層衛生院。”

  “白衣群體”的認識也在改變。“‘萬名醫護走基層’這類活動貫穿全年,全省醫務人員形成了整體聯動的合力、主動下沉到基層服務的氛圍和共識,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已成一種習慣。”在“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總隊隊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劉倫旭看來,下沉到基層的醫生更了解當地群眾的訴求,也能與當地醫護人員建立緊密的聯系。

“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上的CT室。吳婕 攝“健康中國川渝號”健康列車上的CT室。吳婕 攝

  基層的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也在提升。不久前,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譚經果到鹽邊縣參加“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并積極指導鹽邊縣人民醫院眼科展開相關工作。

  綿陽市梓潼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功剛也介紹,通過幾個月的活動,他們發現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對心前區疼痛的精準判斷,“考慮到部分農村老年人來縣醫院或鄉鎮衛生院的路程較遠,加上心梗也有窗口期,為了及時救治,我們即將在縣政府幫助下,為50個村衛生室安裝穿戴式遠程動態心電系統,病患數據可遠程傳至上級醫院解讀并出具診斷報告及治療建議。”

  據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相關負責人統計,該院上半年先后派出高年資的駐點醫師、高級職稱專家前往甘孜州人民醫院、甘孜州婦幼保健院,及達州萬源市中心醫院開展醫療服務、技術幫扶工作,協助受援醫院從醫院管理、醫療技術、醫療質量、科研水平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上半年,我們駐點醫務人員進行專業教學查房33次,舉辦醫療技術新知識的講座及業務培訓47次,培訓縣級醫院醫務人員超過300人次,因地制宜開展新適宜技術3項,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謀劃

  因地制宜推動活動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開展

  “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的背后,離不開嚴密的制度保障。

  據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通過分層分級組建志愿服務總隊、支隊、團隊、小分隊“四級”隊伍,明確志愿服務“三包、兩并重、一結合”工作原則,即國家衛健委在川醫療機構和省衛生健康委、 省中醫藥局直屬醫療單位包片區,市級醫療機構包市域,縣級醫療機構包縣域,堅持“志愿服務在醫院”與“志愿服務在基層”并重,堅持自愿參與和社會倡導相結合,既尊重廣大醫護人員的意愿,又強調醫護人員和公民的社會責任。同時,創新建立任務規劃、監督考核、引導激勵、專項保障、宣傳引導“五大制度”,推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標準化、規范化開展。

  各地各醫療機構也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

  5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率先組織召開院內工作布置會,成立由院長辦公室牽頭、黨委辦公室、團委、醫務部、護理部和公共事業發展部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人員組成、工作職責、活動開展形式、定期報送要求等,做好專家選派、活動組織、開展情況記錄及志愿者建檔等工作。第二季度醫院共組織710人次的臨床、醫技科室專家開展近60次志愿服務活動,服務6000余人次。

 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總隊專家為村民義診。吳婕 攝 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總隊專家為村民義診。吳婕 攝

  服務展開前,攀枝花市志愿服務團隊前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單位進行調研,詳細了解基層機構的需求,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制定中期和年度志愿服務活動計劃,明確活動內容和要達到的預期目標。與此同時,在服務后對活動情況進行自評,并由市衛生健康委定期對志愿服務活動社會成效進行評估。

  涼山州建立起1個志愿服務支隊、4個州級醫療衛生單位和17個縣(市)志愿服務小分隊,共有醫務工作者1624人。州、縣、鄉鎮三級開展“萬名醫護走基層”志愿服務活動以來,在鄉鎮、村組、學校、機關開展義診、健康知識宣傳和服務46場次,派出醫療服務專家562人次,通過現場咨詢、家庭訪問等方式,服務群眾2.6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

  宜賓也成立起4家市級醫療機構黨委書記、院長為總支隊長,4家市級醫療機構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各縣(區)衛健局分管領導為執行隊長的“萬名醫護走基層”宜賓志愿服務團隊,并安排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協調和指導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醫療服務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