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燦紅
眼下,四川水稻陸續開鐮。日前,記者從省相關農業部門組織的幾次測產驗收中了解到,雖然今年受高溫干旱雙重影響,但四川省水稻產量仍表現亮眼。
多地遭遇罕見高溫干旱天氣
“上個星期收割的水稻,畝產量超過780公斤,比去年增產100公斤,有這樣的產量,我很滿意。”隆昌市云頂鎮方田村水稻種植戶卓超明欣慰地說。

今年入春以來,持續的旱情,疊加入夏后的高溫天氣,讓卓超明為自己種的10畝水稻捏把汗。不過好在有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及當地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還是實現了穩產豐收。
像卓超明這樣為水稻生產捏把汗的種植戶不在少數。入夏以來,四川省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干旱天氣。降水方面,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監測數據,6、7月份,四川省平均降水量均較同期偏少,其中6月偏少40%,為歷史同期第2少。
旱情方面,根據四川省伏旱標準監測,截至7月底,全省先后有40縣站出現伏旱,其中輕旱36站,中旱4站,旱情主要集中在盆東北和盆中大部,以及盆南局部。
“在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期,高溫干旱天氣會導致水稻空殼率增加,從而導致減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員徐富賢介紹,受去年夏季以來的干旱影響,今年川渝東南部地區水稻播種期和移栽期推遲,部分田塊苗、穗數不足。

部分測產田塊畝產超800公斤
今年,“卓超明們”的水稻產量如何?
8月9日,在瀘縣方洞鎮陳田村,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梁研究所承擔的“十四五”水稻育種攻關項目“新品種提質增效關鍵栽培技術創新與應用”瀘縣百畝示范方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758.10公斤。
8月16 日,在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馬鹿村,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組,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與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實施的“水稻優質高產品種川種優3607中稻+再生稻‘噸糧田’”百畝示范片進行了實收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805.40公斤。
8月17日,在隆昌市云頂鎮方田村,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隆昌農業農村局聯合實施的“中試熟化-隆昌市雜交中稻-再生稻優質豐產高效關鍵技術集成”示范片進行產量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達777.44公斤。

“在這樣的干旱天氣下,今年示范區水稻產量保證了很高的水平,較去年同期增產5-10%,不少田塊畝產突破800公斤,產量表現遠好于去年。”徐富賢介紹,抗旱奪豐收的秘密在于選擇適宜的品種、育秧技術以及水肥管理等措施。
水稻品種上,篩選耐旱耐高溫品種,比如在稻香杯上表現優異的內6優107、德優4727等。“水稻抽穗期氣溫超過35度,對結實率有影響,容易造成空殼,而耐高溫品種在高溫脅迫下仍有很好的結實率。”徐富賢說,今年示范區水稻的結實率普遍在90%以上,遠高于去年的75%-80%。
育秧技術上,選擇秧齡彈性大的旱育秧技術,和水育秧相比,遲栽一二十天對產量影響較小。
施肥技術上,實行底肥一道清技術,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追肥,這樣的效果是分蘗快,保證足夠有效穗。
水分管理上,在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采取提灌水措施,保證在水稻最需要水的時候水分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