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梁二小區一角。袁城霖 攝

  陳小平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

  9月8日,達州市達川區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蔡賢瓊在店子梁二小區向居民現場宣傳危舊房“以舊換新”改造十條措施。

  “這個政策好,我們愿意改。”聽完政策講解,54歲的居民蔣興會說。

  店子梁二小區里分布著64棟低矮房屋,涉及居民147戶。這些房屋多為上世紀80年代居民自建房,甚至有一部分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按普通建筑設計壽命算,這些房屋都已進入使用年限中后期。

  店子梁二小區一角。袁城霖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部分房屋垮塌,不少房屋被鑒定為C、D級危房,大部分居民已搬離。與周邊的現代化高樓相比,這里的面貌和城市環境格格不入。

  蔣興會家的房屋建于1991年。彼時,這個區域叫做南外鎮三里坪村2組,蔣興會與兄弟姐妹4家合計修建了5層住房,每層近100平方米。如今,另外3家均沒住這里,房屋出租。

  蔡賢瓊告訴記者,因為環境差,店子梁二小區現今住戶僅有10多戶,其中產權人自住不過五六戶,其余為租戶。過去10多年,店子梁二小區有8次征拆機會,因居民沒達成一致意見而未能實施。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居民的改造意愿更加強烈。

  店子梁二小區一角。袁城霖 攝

  根據前期摸底,達川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完成了項目收益測算,形成初步設計方案。該局副局長舒建川說,小區內將規劃新建住宅2棟,一棟26層、一棟17層,共200多套住房,此外新建一棟2層商業樓以及地下車庫。

  “要保證收支平衡,同時兼顧提升基礎公服配套設施。”舒建川進一步介紹方案說,居民等面積置換新房,僅按建安直接費的30%支出建設費用,因此需要保證147戶原產權居民置換新房后,還有一定數量的新房按市場價銷售,以彌補70%的成本“缺口”。

  這并不意味著小區新建規模不受限制。舒建川說,按照十條措施要求,新建小區容積率原則上不得超過3.9,當前設計方案小區容積率為3.77。

  接下來,店子梁社區計劃采取面對面的方式,把“以舊換新”政策向147戶居民宣講到位,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持續優化設計方案,計劃年底前啟動改造。

  店子梁二小區現狀及改造效果圖。袁城霖 攝

  據介紹,達川區納入此次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的9個項目,建筑面積共31.78萬平方米,涉及群眾3105戶2.03萬人,其中6個項目采取“以舊換新”改造模式。具體采取原址(就近)重建或者異地集中重建,關鍵看原址在城市規劃中是否為市政基礎設施或者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及是否滿足3.9容積率要求。以華川家屬院為例,該小區為城市規劃的綠地用地,將選擇異地集中重建。

  記者手記:

  好的“解題思路”,更需步步細化

  店子梁二小區居民的選擇,真切地表達了群眾對優質居住環境的向往。

  危舊房改造事關群眾住房安全,關乎城市形象。達州發布“以舊換新”改造政策,并出臺配套措施,為舊城改造中的“危舊房推倒重建”破題,拿出了“操作指南”。

  居民以較低的支出即可得到全新住房,實現了住房安全性、舒適度提升和住房增值;與傳統改造方式相比,政府也減輕了資金支出壓力,開展舊城改造的可操作性更強。

  不過,有了好的“解題思路”和“操作指南”,還需將解題步驟步步細化。達川區采用的面對面宣講改造政策、收集居民意見優化設計方案等辦法,正是開始解題的重要步驟。而在接下來的施工建設等各環節,還有如何做好質量把控和資金管理、如何提高居民參與度等一個個細節等待完善。

  希望這一輪“以舊換新”改造,不僅換來城市面貌的提檔升級,更能換來人民群眾喜迎美好生活的滿意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