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曾昌文

  隨著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記錄生活的點滴、發表自己的看法。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隨意發布內容可能踏入侵權“雷區”!邛崍一男子馮某案件敗訴后制作視頻,將對方當事人隱私發到某平臺,近日,他被邛崍市法院判決書面賠禮道歉的同時還要進行經濟賠償。

  官司輸后 他怒發視頻

  2016年,因邛崍市高埂鎮光明村某養殖場一樓一底房屋12間的歸屬糾紛,馮某以尋釁滋事向邛崍市公安局高埂派出所報案,并要求追究江某的刑事責任。2017年4月,邛崍市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書。2018年,經邛崍市法院一審、成都中院二審,認定馮某不是爭議房屋的所有權人及占有人,江某沒有侵犯其權利。2022年11月16日,馮某與江某因一起返還原物案再次鬧到邛崍市法院。邛崍市法院經審理后判決駁回馮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2022年底的一天,江某在他人的提醒下發現,馮某在某平臺的個人賬號中發布了短視頻,其中有江某個人隱私,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證號碼、住址等信息,向不特定公眾暗示江某侵占其房屋。認為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侵害后,江某隨即找到成都公證處,對馮某在其個人賬號中發布的五條涉及江某個人隱私信息的視頻進行證據固定。馮某也認可該賬號由其持有,內容由其發布。

  法院判決 書面道歉一個月

  今年4月,江某將馮某起訴至邛崍市法院,要求法院判決馮某立即刪除其個人賬號中包括江某個人隱私及信息的五條視頻,同時判決馮某向自己書面賠禮道歉,支付精神損害賠償1萬元,以及維權成本費用6200元(1200元公證費和5000元律師費)。

  開庭當日,因馮某已將涉江某的五條視頻刪除,江某當庭撤回第一項訴訟請求。

  馮某辯稱,某平臺播放的視頻都是經官方嚴格審核通過的,自己向該平臺上傳的裁判文書、執行文書一直沒有接到過平臺告知侵權的通知及禁放。裁判文書本身在最高法也可以允許公開,視頻播放展示裁定文書不違法,自己沒有侵犯江某隱私權。

  針對馮某的行為是否侵犯了江某隱私權這一焦點,法院審理認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馮某將江某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等個人信息在某平臺上發布,在網上傳播,對江某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其行為侵犯了江某的隱私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近日,邛崍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馮某在其個人賬號書面向原告江某賠禮道歉持續一個月(道歉內容須經法院審查),支付原告江某精神損害賠償2000元及證據保全費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