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通過短視頻虛假宣傳,打著助農、推銷“大涼山特產”旗號,生產銷售假冒產品,謀取利益,違法犯罪……9月20日,四川省涼山州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以“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為主要代表團隊的“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

  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這是涼山州公安局破獲的全省首例系列“網紅經濟”亂象專案。會上,涼山州公安局、涼山州市場監督管理局、涼山州商務局、涼山州委網信辦對“網紅主播”虛假宣傳案及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

  ▲警方抓獲的犯罪嫌疑人

  MCN機構物色“網紅苗子”孵化

  設計劇本收割流量變現

  據涼山州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盧曉梅介紹,今年5月,涼山公安機關接州市場監管局通報,發現網紅“涼山曲布”“趙靈兒”在直播帶貨過程中虛假宣傳,涉案數額巨大,涉嫌犯罪。公安機關接到線索后,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經昭覺縣公安局立案查明:2022年7月,成都小虞助農傳媒有限公司(MCN機構,即管理直播的機構)負責人張某進入涼山腹地,物色到個體工商戶趙某(女,漢族,27歲)、阿日某某(男,彝族,23歲)等“網紅苗子”進行精心孵化。

  該公司通過設計劇本、話術,專門挑選當地無人居住的生產用房、破壁殘垣作為直播背景,打造“大涼山原生態”人設,在短視頻平臺發布“偶遇”“蹭飯”“助農”等情節短視頻,博取眼球、收割流量,孵化出“涼山曲布”“趙靈兒”等百萬粉絲網紅賬號。

  ▲網紅“涼山曲布”和“趙靈兒”

  賺取流量后,順勢通過開設網店和直播帶貨,打著“助農”“優質原生態”等旗號,假冒“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商標,從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價購入蜂蜜、核桃等農副產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國范圍內銷售。假冒產品被銷往全國20余個省市,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雇傭網絡水軍制造爆款、搶單假象

  誘導消費者購買

  在偵辦“涼山曲布”“趙靈兒”案件的同時,今年6月,涼山公安機關在工作中還發現,網紅“涼山孟陽”“涼山阿澤”在直播帶貨過程中虛假宣傳,涉案數額巨大,涉嫌犯罪。

  經昭覺縣公安局立案查明:2020年以來,成都澳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MCN機構)負責人唐某以劇本、擺拍等方式,在短視頻平臺孵化百萬粉絲“網紅”阿西某某(涼山孟陽,女,彝族,21歲)和阿的某某(涼山阿澤,男,彝族,21歲)。

  ▲網紅“涼山孟陽”

  2021年3月以來,該團伙從成都、昆明等地低價購入雪燕、紅花、貝母、羊肚菌等農產品,打著“涼山土特產”“助農”“原生態”等旗號,通過網絡直播銷售。期間,唐某伙同李某、郭某等人雇傭網絡水軍,在直播間制造爆款、搶單的假象,誘導消費者購買,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盧曉梅表示,上述違法犯罪行為組織嚴密,迷惑性強,涉案地廣,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制假售假灰色產業鏈。

  抓獲犯罪嫌疑人54名

  搗毀MCN機構5個

  盧曉梅介紹,截止到目前,該系列案件共計抓獲犯罪嫌疑人54名(其中涉案網紅主播11人),已批準逮捕18人,搗毀MCN機構5個,查封涉案公司14家,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噸,假冒“大涼山土蜂蜜”成品4700余瓶,商品外包裝5萬余件,生產設備3套,凍結涉案資金500余萬元。

  目前,相關涉案賬號被封禁。盧曉梅介紹,通過偵辦該系列案,厘清了網紅團隊“吸粉-引流-帶貨-變現”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凸顯了“上游供貨商家-包裝引流團隊-虛假助農主播”的吸粉帶貨利益鏈條,總結提煉了一套具有涼山特色的打擊類似案件的實戰經驗。

  盧曉梅表示,涼山公安將深化公安部“百日打謠”和涼山公安“礪劍-2023”專項行動,聯合相關部門從嚴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對“悲慘營銷”“虛假助農”等網絡謠言擾亂網絡空間突出問題,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以打開路、以打促治,全力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于僭越法律紅線的行為,公安機關將堅決依法嚴厲查處。

涼山警方提醒:自媒體不是隨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自媒體從業人員切勿造謠引流、非法牟利,擾亂網絡空間秩序。希望廣大網民積極舉報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線索,與警方一道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秩序。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