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超高產攻關(德昌)示范項目(攝影 周翼)超級稻單季畝產1200公斤超高產攻關(德昌)示范項目(攝影 周翼)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10月16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采訪活動在成都啟動。當天正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在向調研采訪團介紹四川如何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時分享道,兩天前,四川省糧食單產再傳捷報,在涼山州德昌縣測產的超級稻單季畝產高達1251.5公斤,刷新世界紀錄。

  近年來,四川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第一產業增加值長年保持全國第二,糧食產量連續3年保持700億斤以上,農業穩中向好,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四川是國家戰略大后方和農業大省,農耕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特色資源富集,至少有“四張名片”,分別是:糧豬安天下、川味譽天下、鄉村美天下以及農民走天下。

  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四川省努力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南的糧食高產豐產樣板區,全力確保“天府糧倉”真裝糧、多裝糧、裝好糧。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深化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是四川給出的答案。

  徐芝文詳細說,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規范》,在都江堰灌區、蓬安縣實施全國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同步推進2市、10縣、100片省級示范,今年按新標準建成近500萬畝。為保優勢資源,建成全國唯一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量全國第二。在全國率先突破丘陵山地“無機可用、有機難用”制約瓶頸,四川集中攻克技術難題,建成全程機械化先行縣10個、先導區31個,近三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實現天府糧倉豐產高產,穩面積是前提,提單產是關鍵。四川狠抓技術集成,率先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帶動全國推廣面積超過2000萬畝,實現“玉米不減產、多種一季豆、種糧多掙錢”。四川還著力強化政策保障,全覆蓋推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省財政每年拿出真金白銀,將成都平原、丘陵山區種糧大戶補貼分別提高到每畝90元和10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25年將分別提高到100元和150元。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非一肘之力、一時之功。”徐芝文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從糧食高產豐產、補齊農機裝備短板、促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