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40多歲的謝女士回到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復診,一周前還在她胃里的兩顆結石已經消失。
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曉表示,每年秋冬季節,柿子上市后,科室都會收治數十名胃結石患者,多是因為過多食用柿子、黑棗、山棗等富含果膠的水果。
10月初,家住宜賓市的謝女士因確診胃結石,經當地醫院轉診至四川省人民醫院。“胃部兩個結石,直徑都有七八厘米。”胡曉推測,這樣巨大的結石,應該是從幾年前開始緩慢增長的。
胡曉表示,以往胃結石的治療方式通常采用傳統外科手術,對患者來說,創傷大、恢復期長。后來,消化醫生會嘗試通過藥物溶石或者內鏡進行碎石,但因胃結石在胃內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殼”,阻止藥物進入結石內部,他們往往非常堅硬,難以“攻破”。而內鏡中心通常使用的是用以切除息肉的器材,主要材質是細鋼絲,容易變形,胃結石又光滑,難以套牢。常常只能剝離結石的一小部分,讓患者服用藥物、或者大量喝可樂,過一周復查再進行處理,對于比較大的胃結石,甚至需要反復“折騰”七八次。
近幾年,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內鏡團隊從逆行胰膽管取石手術獲得靈感,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拉鋸法”的碎石方案,利用現有的ERCP金屬鞘管、導絲進行碎石。這種方法方便、快捷、安全,操作時間僅需要10多分鐘。后來,為了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缺少相應碎石工具,團隊又開發了專用的胃結石碎石套圈器,簡便易用,便于推廣。“現在基本上能實現一次完成碎石,再服用藥物或者大量可樂,基本上一周就能消除。”胡曉說。
▲內鏡探查到的胃結石
為什么胃里會“長”出結石?其實,胃結石并不是真正的石頭,而是由一些食物或者異物在胃里凝結成的團塊。根據不同成分和來源,胃結石可以分為植物性、動物性、藥物性和混合性四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植物性胃結石,柿子是最常見的原因。
植物性胃結石通常是人們在空腹或者飯后吃了過多的柿子、山楂等含有鞣酸的水果,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與蛋白質結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并與果膠、食物殘渣等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團塊。團塊有時候會隨著胃腸蠕動排出體外,但有時候也會在胃里停留并逐漸增大,從棗子大到鵝蛋大甚至更大。
哪些人容易得胃結石呢?胡曉解釋說,主要是腸胃蠕動排空功能比較差的群體,尤其是老年人。例如患有萎縮性胃炎、糖尿病或慢性腎病,長期臥床或者活動過少,攝入多為纖維性食物的,患有口腔疾病、咀嚼功能下降的,另外,接受過外科手術、胃腸道解剖結構改變的,以及服用可能減緩胃收縮功能藥物的患者,都是植物性胃結石的高危患者。
胃結石會引起胃部不適、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因長期壓迫導致消化道潰瘍、出血、胃穿孔等并發癥。
醫生提醒,預防胃結石,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飲食習慣,盡量避免空腹或者過量食用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黑棗等,并且不要與含酸性或者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