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四川成都攝影報道

  發現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是生態環境部門的根本任務和職責所在。

  11月6日,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聚焦“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上,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鐘承林在談及生態環境部門常態化發現問題時透露,今年,省生態環境廳聯合財政部門修訂舉報獎勵辦法,鼓勵公眾幫助職能部門發現問題。

  “這項政策實現了正向激勵,有力地提高了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鐘承林表示,今年來全省已兌現有獎舉報182件次,涉及獎勵金額1.95萬元。

  同時,還積極運用“12369”“12345”舉報熱線和問政四川、麻辣社區等網絡問政平臺,注重從網絡上獲取問題線索和信息。

  整體上看,全省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推動發現問題常態化、機制化。

  “全面強化常態化暗查暗訪。”據鐘承林介紹,這是平常情況下發現問題的主要手段。近兩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大力改進發現問題的方式,全面強化“四不兩直”暗查暗訪,健全省、市、縣三級常態化暗查暗訪工作體系。在此基礎上,還加大了交叉執法力度,“今年,我們抽調督察執法骨干力量,分片區開展交叉執法檢查,特別是聚焦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了9大專項行動,及時發現并查處一大批突出問題。”

  同時,還借助科技手段讓問題發現更加及時和精準,并建立健全責任機制。

  鐘承林談到,將問題排查情況納入生態環保黨政同責考評,對主動上報問題且積極推進整改以及問題整改有成效的地方,實行差異化扣分,有些免予扣分。這樣既保護地方主動發現問題的積極性,又能夠及時推動整改。

  通過一系列措施,有力提升了常態化發現問題的能力。但發現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要推動問題解決。

  對此,鐘承林介紹,在推動問題解決方面,強化過程管理,堅持緊盯問題督辦,定期通報調度,專案督辦,一盯到底,全過程管理。嚴格銷號管理,對于達不到銷號條件的,責成相關部門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徹底成功才銷號。發揮監督的合力,我們建立了行政監督與紀律監督的貫通機制,嚴肅查處生態環境損害以及虛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為,有力地推動了問題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