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近日,一則“開門殺”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一輛黑色的轎車板板正正地停在車位上,旁邊白色轎車停靠后,只聽“嘣”的一聲,副駕駛乘客開門時撞上了黑色轎車左側。

  11月23日晚,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視頻發布者小王(化名),他家住四川內江金科時代中心。小王稱,自9月安裝監控以來,累計遭遇8次類似的“開門殺”,大多是坐在副駕駛或者后排的乘客上下車時不注意導致的。盡管有監控視頻佐證,但是調解過程還是不太順利,他們總會用一句“都是鄰居”來搪塞,這讓小王十分無奈。

  車門屢被刮花

  小伙安裝監控尋找肇事者

  去年12月,小王花20多萬買了一輛黑色的新能源轎車,于今年3月在內江金科時代中心租了一個固定車位。停了幾個月后,他發現車身左側屢次出現刮痕,懷疑是旁邊車輛開門導致。

  “我旁邊的車位是臨時停車位,位置又在電梯旁邊,所以大家喜歡停這里。”小王說,因為無法確定肇事車主,所以他只能找到物業公司調取監控。可是監控存在盲區,一時取證困難。

  在小王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他在小區地下停車場租賃的車位。的確,停車場的監控攝像頭對準的是過道,而非車輛。看著自己傷痕累累的愛車,小王無奈之下購買了一個監控,將攝像頭放置在了停車位正前方的燈管上。他解釋說:“安監控只是想看是誰撞的,然后和他交流一下,盡量避免。”

  沒想到安裝監控至今,3個月內的時間,小王的車先后被刮了8次,而且都是不同的鄰居。每次發現車被刮后,小王都會通過物業公司找到車主進行溝通,一些輕微的刮痕,他也沒要求對方賠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確實有明顯印跡的,他會向對方提出適當賠償。

  事后協商困難

  有鄰居誤解小伙故意訛人

  采訪中,小王講述了兩次印象深刻的維權經歷。

  今年國慶節,旁邊車位的乘客下車后,打開后門拿東西時撞上了小王的車,導致門把手和下方都掉了漆。小王找到這個鄰居提出了120元的補償,對方卻只愿意付60元。直到小王報了警,經過交警的調解,對方才轉了120元。

  最近一次出現“開門殺”是11月18日,那天,小王剛花1000元補了左側兩個車門。看著愛車再次光鮮,他心情大好。晚上6點停到車位后回家,三小時后他來車里拿東西時,發現左側前門有新劃痕,后門也有米粒大小印跡。

  查看監控得知,是旁邊車輛副駕駛的女士和后排的小孩,下車時不注意撞傷的。因為協商沒達成一致,小王選擇了報警,目前還在等待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最令小王不能忍受的是,每次發生這種情況,他找到車主協商,對方總是以一句“都是鄰居”來推脫,言下之意就是他小題大做,得理不饒人。還有的車主承認碰撞的行為,但是不承認造成了傷痕,甚至質疑小王故意安裝監控訛人,令他百口莫辯。

  11月19日一早,小王將監控視頻剪輯且馬賽克之后,發到短視頻平臺上,引發了網友熱議。小王對記者說,他的初衷只是因為維權困難,想尋求幫助,希望網友給點意見。沒想到視頻走紅后,小區業主對他的敵意更大。因此,小王也想借采訪的機會澄清一下,自己才是受害者。

  律師建議:

  可通過起訴維權

  物業有一定監管責任

  11月24日上午,記者在金科時代中心停車場進行走訪時,多名業主表示并不清楚此事。一位先生還特意打開手電筒,指著車左側的米粒大小的痕跡說,他時常碰見這種情況,所以十分同情小王的遭遇,建議小王停好車后放兩三個錐形桶在左側。

  當天上午10點半,記者就此事向物業方求證時,金科時代中心內的鄰里服務中心接待人員讓記者留下了聯系方式,由專門負責對接媒體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回復。截至發稿前,記者并未接到物業方的電話。

  對于此事,元緒(內江)律師事務所羅俊律師表示,在停車場遭遇“開門殺”撞傷確實很常見,車主往往會因為缺乏證據或嫌麻煩而放棄維權,這也讓肇事車有了僥幸逃脫的機會。故車主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過程中,可以通過法律程序依法解決,包括請專業機構來鑒定車痕的新舊,快速鎖定相關證據等。盡管維權成本高,但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另外,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物業管理公司是按照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如果業主的汽車發生刮蹭、財產受到損害,物業公司需要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但是就目前生活中客觀實際情況來看,物業公司大都不會或沒有承擔這項賠償。而且在簽訂停車服務管理合同時,有些物業管理公司并沒有簽訂車輛保管費,或是故意不簽,為的是減少自己承擔的賠償責任。所以,車主在簽約之前要注意相關條款。

  對于小王被誤解的遭遇,羅俊律師建議物業公司可以發布通知或出具證明以澄清相關事實,證明小王的車確實多次被刮花,并提醒鄰居們開車停車時注意車距,避免類似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