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地理位置特殊,沿江沿河分布著大量化工企業,環境風險眾多,因此,做好環境應急工作十分必要。
11月27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四川生態環境系統堅持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全省環境應急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不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和事件數量連續3年下降的“雙目標”。
一組數據是,2020年以來,四川省共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30余次,排查企事業單位8萬余家次,整治隱患5000余處。同時,建成成都環境應急物資中心庫,廣元、瀘州、廣安等7個物資重點庫,并推動其余市(州)和88個重點縣(市、區)建立市縣物資庫,儲存應急物資200余種,形成“1+7+21+N”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
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30余次
整治隱患5000余處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銀昌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四川構建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在建立隱患整治機制方面,四川聚焦重點流域、重點企業、重點時節持續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會同陜、甘、渝三省持續開展跨省河流排查,連續兩年組織專家赴全省50家重大環境風險企業開展指導,完善管控措施,2020年以來,全省共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30余次,排查企事業單位8萬余家次,整治隱患5000余處。
在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四川與周邊7個省(市、區)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組織省內11條重點流域市(州)簽訂流域聯動協同協議,加強與應急管理、交通、自然資源、公安、水利、消防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制定聯動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省共簽訂各類環境應急聯動協議140余份,實現重點流域全覆蓋。
建成7個物資重點庫
儲存應急物資200余種
“近年來,四川提升環境應急裝備保障能力。2020年以來,省級先后統籌近3.6億元專項資金,為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增配應急監測設備、應急物資和應急車輛。”李銀昌表示,其中,補助7000余萬元,建成成都環境應急物資中心庫,廣元、瀘州、廣安等7個物資重點庫,并推動其余市(州)和88個重點縣(市、區)建立市縣物資庫,儲存應急物資200余種(其中圍油欄6萬余米、吸油氈3600余包、污染物降解試劑1600余噸),形成“1+7+21+N”(1個中心、7個重點庫、21個市(州)、N個重點區縣)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在提升環境應急準備能力方面,四川開展全省571條河流“一河一策一圖”(一條河流、一個響應方案、一張應急處置示意圖)工作,掌握沿岸重點風險源6000余個,敏感目標3200余個,應急處置“空間”設施1.3萬余個,制定上傳186條重點河流環境應急響應方案,開展檢驗性演練33次。
在強化信息化支撐方面,建設四川省環境應急一體化信息平臺,完成環境應急基礎信息庫、環境應急預防預警管理、可視化指揮調度等模塊建設,初步實現對突發環境事件事前甄別研判、事中聯動處置、事后回溯復盤的全流程一體化管理。
“為鍛煉我省環境應急隊伍,檢驗應急預案、處置方案、‘一河一策一圖’有效性,我們連續4年以省生態環境事件指揮部名義組織開展‘天府系列’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綜合演練,檢驗極端情況下各級各部門應急應對能力。”李銀昌介紹,以“2022年川滇渝三省(市)長江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綜合演練”為例,演練融合核與輻射內容,設置5起突發事件疊加,探索應用先進技術裝備。
此外,四川省全面組織各市(州)、縣(區、市)以練促戰,一個數據是,2019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各類環境應急演練4500余次,有力提升了環境應急隊伍實戰能力。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呂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