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攝影報道
12月1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辦《四川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四川省民政廳、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蔣麗英就《實施方案》的制定背景、主要考慮以及內容亮點作了介紹。
四川老齡人口超1800萬
高質量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記者獲悉,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1816.4萬人,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3,占人口總量的21.7%,老齡化率為全國第7,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伴隨著當前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如何‘養得了老、養得起老、養得好老’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蔣麗英說。
在此背景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民政廳結合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實施方案》,提出總體要求,細化重點任務,明確保障措施,確保政策落地見效、體系建設持續發展、老年群體得到實惠。
推動基本養老服務從特惠到普惠
逐步實現人人享有
記者了解到,《實施方案》主要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組織保障三個部分,明確了“清單制度、響應機制、供給能力、要素保障”等4個方面的19項重點任務。
蔣麗英說,《實施方案》的附件,四川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公布了23個服務項目,較之國家清單增加了7項,創新拓展了老年教育、社區服務、法律服務、生活優待、文體活動等基本公共服務中涉及養老服務的內容,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推動基本養老服務從特惠到普惠,讓老年人享受的基本養老服務項目隨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逐步實現人人享有。
積極培育“銀發經濟”
建立活力發展型老齡社會
蔣麗英說,在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下,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將有“四個轉變”。
從窄化老年人視角向全域老年人視野轉變。既做實針對特殊困難老人基本生存需求的“純養老”,又盯實低齡活力老人、健康老人的發展需求、精神需求的“準養老”,同時立足中青年視角前瞻性考慮基本養老服務的方式、制度設計、保障機制等的“大養老”。
從關注顯性養老民生問題向隱性老齡社會問題轉變。在保障全體老年人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老年人心靈慰藉不足、精神文化匱乏、親情溝通缺位等隱性老齡社會問題。
從單一化的服務供給模式向系統性的服務供給體系轉變。堅持從滿足“生存需求”,到兼顧“發展需求”“精神需求”;從部門業務分治,到部門協同共治;從政府單一供給,到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各歸其位、責任共擔。
從被動應對建立服務保障型老齡社會向主動探索建立活力發展型老齡社會轉變。改變“老齡化=負擔”的傳統思維,發揮1800多萬老齡群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建立“活力發展型”老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