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底,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四川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立足省情實際,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全生命周期發展入手,提出總體要求,細化重點任務,明確保障措施,確保政策落地見效、體系建設持續發展、老年群體得到實惠。12月1日,《四川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召開,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蔣麗英對于《實施方案》的制定背景、主要考慮以及內容亮點進行了簡要介紹。

  一是“四個并存”,揭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形勢。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1816.4萬人,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3,占人口總量的21.7%,老齡化率為全國第7,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四川省除“三化”全局特征外,還顯現出“四個并存”的區域特征:一是深度老齡化與嚴重少子化并存。在“老去”與“不生”的矛盾之下,四川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撫養比失衡、少勞化凸顯,將對家庭收入和贍養能力造成沖擊,大部分家庭難以有效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二是家庭小型化與人口分離化并存。人口轉變與社會轉型帶來的代際關系變化,家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結構正在逐步改變,家庭制度、家庭情感、家庭責任等將受到更多沖擊。

  三是未富先老與慢備快老并存。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萬元。2023年,四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28元。隨著高齡化失能化的加速,老年照護需求將快速增長,社會保障服務供給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四是城鄉倒置與區域失衡并存。全省老齡化水平農村形勢高于城市,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老齡化明顯快于經濟發達地區。

  ▲老年友好主題社區

  綜合分析,四川省老齡人口基數大、程度深、增長快、負擔重,“四個并存”的區域性特征更是凸顯四川省人口老齡化形勢不容樂觀。蔣麗英表示,伴隨著當前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如何“養得了老、養得起老、養得好老”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所以在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下,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要把握“四個轉變”:

  一是從窄化老年人視角向全域老年人視野轉變。既做實針對特殊困難老人基本生存需求的“純養老”,又盯實低齡活力老人、健康老人的發展需求、精神需求的“準養老”,同時立足中青年視角前瞻性考慮基本養老服務的方式、制度設計、保障機制等的“大養老”。

  二是從關注顯性養老民生問題向隱性老齡社會問題轉變。在保障全體老年人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老年人心靈慰藉不足、精神文化匱乏、親情溝通缺位等隱性老齡社會問題。

  三是從單一化的服務供給模式向系統性的服務供給體系轉變。堅持從滿足“生存需求”,到兼顧“發展需求”“精神需求”;從部門業務分治,到部門協同共治;從政府單一供給,到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各歸其位、責任共擔。

  四是從被動應對建立服務保障型老齡社會向主動探索建立活力發展型老齡社會轉變。改變“老齡化=負擔”的傳統思維,發揮1800多萬老齡群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建立“活力發展型”老齡社會。

  ▲社區綜合體里的養老中心

  發布會上,蔣麗英介紹《實施方案》重點體現了“五個統籌”,凸顯基本養老服務創新成果。

一是統籌需要與可能。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著力解決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集中供養等當下群眾最關注、最期盼、最亟需解決的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合理引導社會預期,防止出現基本養老服務不可持續的問題。

二是統籌特惠與普惠。立足“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既重點聚焦老年人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生存需求,也同時兼顧活力老人、健康老人等的運動健身、文化娛樂、心理疏導、臨終關懷等發展需求、精神需求。

三是統籌共性與個性。在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共性需求基礎上,綜合考慮不同年齡階段、收入水平、身體狀況等的個性化需求,促進“醫”和“養”結合、“樂”和“養”相結合、“勞”和“養”相結合、“學”和“養”相結合。

四是統籌事業與產業。既立足政府民生職責,做實兜底保障,又防范以社會福利的思路發展養老服務業,陷入“福利陷阱”,同時避免單純視為營利性產業,走入“過度市場化”的歧途,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五是統籌規劃與執行。既規劃遠景目標,又壓實政府相關部門責任,建立全省統一的基本養老服務質量標準以及監測指標體系,確保“遠景圖”變為“實景圖”。

  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