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沖刺、收獲、信心——四川“9·5”瀘定地震災區回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
在冬日清晨的薄霧里,大渡河水清冽、湍急。記者一行從成都出發,在高山峽谷中穿行,來到因2022年“9·5”瀘定地震受災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海螺溝景區和雅安市石棉縣。時隔一年多,災后重建的新房拔地而起,黃澄澄的柑橘布滿山坡,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為老鄉盡快搬新居沖刺”
“哐當、哐當!”在瀘定縣得妥鎮北頭村集中安置點,6臺挖掘機正在運轉,200多名工人在緊張施工,不遠處是一排排新房。
安置點項目經理何柏柳介紹,施工方在保安全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最近工人們分班倒,加緊管網建設。預計春節前除綠化、道路瀝青鋪設外,大部分都能完工?!耙獮槔相l盡快搬新居沖刺?!焙伟亓f。
瀘定縣得妥鎮北頭村集中安置點內,一棟棟新房已建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進攝
“9·5”瀘定地震發生后,不少群眾的房子受損。當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維修加固、房屋重建、貨幣安置等。其中,北頭村集中安置點安置得妥鎮受災最嚴重的聯合村、紫雅場村、灣東村的243戶945人。
當記者來到得妥鎮小北頭統規自建聚居點時,聯合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術兵剛從臨時居住點吃完面趕過來。
“早上八點半出門,先協調村里修路的事,又帶著施工隊看咋安排污管線……”細數起來,王術兵不記得一天干了多少事。接著,王術兵又匆忙走向道路施工現場。
在災區,匆忙的身影里有工人、干部、老鄉……他們都在為重建的最后階段沖刺著。
“房子建起來,有了安身之處”
行走在安置點,記者看到不少老鄉早早打掃收拾完新房,只等近期挑個好日子搬家。
“快進來坐!”聯合村村民常福貴熱情地邀請記者參觀他的新房。只見屋里寬敞明亮,客廳里擺著新沙發、茶幾,房間里的新床墊還沒來得及拆掉外層保護膜。常福貴家屬于統規自建房,2023年10月已完工。除了各項補貼,建設和裝修他自己花了近40萬元。
“雖然要還貸款,但心里很踏實,房子建起來,有了安身之處?!毙碌囊荒?,他的想法明確又堅定:努力賺錢還貸款,好好供女兒上學。
最近,也是柑橘成熟的季節。大渡河兩岸處處生機盎然,果樹漫山遍野,金黃的果子掛滿枝頭。
在石棉縣新民鄉馬廠村,果農正在柑橘園內采摘甘平。新華社記者胥冰潔 攝
拿起剪刀,背上背簍,每天早飯后,石棉縣新民鄉馬廠村村民李志英就到山上的柑橘園里忙活?!扒皫滋?,一個老板已經預訂了,再過一段時間來集中收購?!闭f到收獲,她很欣慰。
李志英家8畝果園里種植了黃果柑、耙耙柑,去年還在黃果柑樹上嫁接改良400多棵甘平?!暗卣饡r樹上已經結了果,有兩三畝果樹產量受到影響。”
如今,果園效益還不錯?!暗荣u了果子,還能還一些蓋新房的貸款?!崩钪居⒈P算著下一步擴大甘平種植面積的事。
收獲正逐漸撫平地震帶給災區群眾的傷痛。
“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
望貢嘎主峰,泡冰川溫泉,一直是海螺溝景區的魅力所在。2023年12月12日,經過一年多的重建,景區恢復開放。
在景區入口磨西鎮上,有一家徽派建筑風格的民宿“楊家小院”。步入庭院,石頭屏風后流水潺潺,配上亭臺樓閣頗有詩意。
重建對75歲的老板楊佑新來說算是“二次創業”。2016年,他貸款800多萬元修建“楊家小院”,2017年“五一”假期正式開業。考慮到連續兩年全年平均入住率達57.6%,楊佑新預計5年能回本。
哪知還沒回本,先是疫情,后又遇上地震。不服輸的老楊貸款140萬元開始重建小院。
海螺溝景區重新開放后,小院也迎來游客。2023年12月30日上午,他看后臺沒有多少訂單,就讓服務員放假休息。哪知,中午剛過,網絡平臺上訂單爆滿。老楊又趕緊讓服務員回來上班。
“景區重新開放后,政府也在大力宣傳,鎮上很快會熱鬧起來?!睏钣有滦判臐M滿。
位于瀘定縣磨西鎮的“楊家小院”。新華社記者胥冰潔 攝
俗話說,“小寒大寒,殺豬過年”。行走在災區,人們正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做準備。
最近,瀘定縣德威鎮沙壩村村民陳鑫每天都接到請吃年豬的電話。因為平時搞工程,重建時他不僅幫村里10戶村民墊資修房,還給附近受災的老鄉提供圖紙、聯系工程隊。
“誰還沒有個難處,互相幫襯著來,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标愽握f。(記者周相吉、張海磊、吳光于,參與采寫:楊進、胥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