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秋岳、唐文豪)“腦殼一轉,面孔說變就變。眼睛一眨,不過瞬息之間。名揚四海,贊嘆川劇變臉……”在成都玉林西路街頭的龍年花車巡游中,只見川劇變臉演員斗篷一揮、手一舞,“面孔”變了又變,在動感的音樂中,喝彩聲此起彼伏。

  在成都玉林街道,從正月初五到正月初八,這樣的巡游每天有兩場。除了變臉,還有吐火、舞獅等民俗表演。“好!好!過年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一旁觀看的市民忙不迭叫好。

  “我們過年幾乎從來沒有這么忙這么累過,雖然演員們都在超負荷演出,但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參與巡游的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主任阮勇說。

  2月14日,成都玉林新春主題文化節龍年花車巡游現場。新華社發

  春節期間,像這樣的傳統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為濃濃的年味增添了不少亮點。攜程近日發布的《2024龍年春節旅行報告》顯示,新春燈會、舞龍表演、廟會市集、非遺秀場等活動成為游客新春出游的年俗類選擇。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在今年春節期間以“千龍千獅鬧新春 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策劃推出7大板塊、27個系列、1900余項重點活動,1780余支舞龍舞獅隊進農村、進場鎮、進街道、進社區、進景區等,開展巡游、慰問和拜年。

  “記憶中的年味兒又回來了。”不少民眾紛紛感慨。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春節期間,成都市組織1300余場傳統民俗和群眾文化活動。位于廣元市的翠云廊景區開展“點樹交印”巡演、廊中箏語等活動,讓游客感受古蜀道的文化魅力。北川縣石椅村推出羌歌羌舞羌家宴活動,共接待游客1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43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9.90%、343.30%。

  這是在成都雙流區黃龍溪鎮拍攝的“燒火龍”表演。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別樣的傳統非遺項目演出同樣在春節期間大放異彩。在成都雙流區黃龍溪鎮,從初一至初八,這里每晚都會上演“燒火龍”表演。約1500攝氏度的鐵汁被擊打成10多米高的鐵花,舞龍者赤膊上陣,一條金黃的“火龍”穿梭其中,當萬千鐵花盡情綻放的一剎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抬頭仰望流光溢彩的夜空,在璀璨的光芒中許下美好愿望,充滿煙火氣的別樣年味兒隨之蔓延。

  黃龍溪鎮“燒火龍”傳承人謝鑫介紹,今年是龍年,“燒火龍”表演格外受歡迎,臘月底開始他們就進入“不歇氣”的演出狀態。“傳承不易,大家越來越喜歡用傳統的方式過中國年,對我們更是意義非凡。”謝鑫說。(參與采寫:董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