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6日電 近日,李女士帶著感冒了幾天的女兒萌萌前往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就診,拿著剛打印出來的血常規報告單,心急如焚地遞給醫生:“醫生,剛護士給我打電話說,娃娃指標低得很,要我快點來找你看……”話音未落,李女士眼眶一紅,眼淚就要掉下來。
原來,在萌萌血常規查當中,有一項名為“中性粒細胞數”的數值非常低,只有0.46×109/L,所以檢驗科報告了危急值??吹竭@幾個字,李女士一下急哭了。
血常規是檢測人體血液中血細胞各項參數的實驗室項目。在血常規報告中,醫生最關注的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這三個參數。而中性粒細胞就屬于白細胞中的一類,報告中有一項“默默無聞”的指標叫“中性粒細胞絕對數(值)”或“中性粒細胞數”,通過它能反映出中性粒細胞數量的多少。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羅曉波介紹,中性粒細胞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相當重要,“它就像我們人體內鎮守邊疆的士兵,默默的守護著我們的健康。當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因某些原因明顯減少時,會造成我方兵力(中性粒細胞)不足,此時敵人(病原體)就會趁虛直入,導致人體發生感染、甚至重癥感染?!?/p>
據介紹,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數(ANC)低于1.5×109/L(年齡<1歲,ANC下限為1.0×109/L),即判定為粒細胞缺乏。目前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數據,國內文獻報道,無癥狀健康人群患病率約為0.1%~10.0%。
羅曉波表示,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多樣。其中有先天性的,通常為遺傳性,先天基因缺陷;還有后天性的,包括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布魯氏菌、立克次體和分枝桿菌等)、藥物、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或惡性腫瘤等。
“門診患者粒細胞減少,感染是最常見原因,兒童常見的急性粒減往往是病毒感染所致?!绷_曉波說,通常病毒感染引起的粒細胞減少是短暫的,自限性的,持續約1-2周多能自行恢復至正常,預后較好,不需要過度擔心。但是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時轉診到有兒童血液腫瘤科的三甲醫院,請血液專科醫生評估評估。
一是感染癥狀控制不理想,如持續發熱、咳嗽、腹瀉、關節肌肉或全身疼痛,精神不振等;二是血常規異常,不僅僅有白細胞、粒細胞減低,同時還有血紅蛋白降低,或者血小板降低;三是還有一些罕見但值得重視的情況,如對于自幼存在粒減的嬰兒、兒童及青少年,應仔細檢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異常,如身材矮小、智力發育落后和軀體畸形(指、指甲、發膚或骨骼異常)等。
據介紹,一些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除了粒細胞減少還伴有其他異常,需要早發現早診治,建議至兒童血液專科就診咨詢,包括Fanconi貧血(癥狀為第一掌骨發育不全,拇指缺失或畸形,皮膚色素異常沉著等)、先天性角化不良(癥狀為皮膚網狀色素沉著,舌及口腔黏膜糜爛、白斑)、Shwachman-Diamond綜合征(癥狀為骨骺增寬,骨骺或軟骨發育不良,胰腺體積減小及呈脂肪樣變,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導致患兒出現脂肪瀉)。
“尋找到病因治療才是根本,千萬不要盲目治療?!绷_曉波說,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并不那么可怕,正確認識,及時診治很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