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忠俊)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四川省公安廳食藥環偵總隊等聯合向社會通報了涉及消費糾紛調處、消費維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40起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虛假宣傳、強制交易、不公平格式條款、刷單、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

  通報會現場。記者 劉忠俊 攝

  2023年度,四川省消委會成員單位和各級消委組織深化區域協作,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四川省消委會執行副主任余德仲通報了消費糾紛調處十大典型案例及消費維權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11月,成都市新津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舉報,反映四川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發布虛假廣告、在化妝品廣告中宣稱疾病治療功能和使用醫療用語。因當事人涉嫌發布虛假廣告,該局依法予以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通過自建網站、APP以及小程序銷售化妝品某精華液和消毒用品某修護凝膠。某精華液宣傳廣告中含有“有效治療預防青春痘、牛皮癬、過敏等惡性皮膚病”等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和醫療用語內容,及“深層排毒,激活細胞……加速眼周血液循環,減小眼袋,改善黑眼圈”等虛假內容;修護凝膠宣傳廣告中含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消除皺紋、保持皮膚細致光滑……降血脂、膽固醇”等虛假內容。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構成了發布虛假廣告及在化妝品廣告中涉及疾病治療功能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成都市新津區市場監管局于2023年6月26日對當事人作出罰款55萬元的行政處罰。

  成都市“3·15”活動現場。記者 劉忠俊 攝

  “近三年受理產品責任糾紛、服務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裝飾裝修合同糾紛等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共14.872萬件,約占全省法院受案總數的5.42%。連續兩年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規范經營者行為。”發布會現場,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周靜介紹了2023年四川法院系統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情況。同時,通報了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網上虛假房源引流、寵物經濟、網絡咨詢、預付式消費、網上投保、安全保障義務、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

  肖某通過“58本地”App瀏覽租房信息,看中某中介公司發布的一套出租房屋。肖某多次向其詢問租房信息是否真實,均被回復房源信息真實,可隨時看房。隨后,肖某委托朋友前往登記,并按要求支付了“帶看費”490元。某中介公司收錢后便告知肖某上述房屋已被出租,堅持帶看另一處出租房屋。肖某拒絕租賃,并要求退還“帶看費”,但遭到拒絕。而后肖某使用另一賬號登錄“58本地”App,再次查看到原出租房源信息。肖某詢問客服該房屋可否租賃,客服回復處于可租狀態。肖某認為某中介公司發布虛假租房信息吸引網絡流量騙取服務費侵害其合法權益,遂提起訴訟,要求退還“帶看費”并按三倍賠償。

  法院認為,某中介公司通過發布虛假低價出租房源吸引網絡流量,騙取客戶支付“帶看費”,并誘導客戶進行其他租房消費的行為構成欺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判決退還肖某490元并賠償肖某1470元。

  新聞通報會上,四川省公安廳食藥環偵總隊副總隊長曾偉根介紹了公安系統消費維權工作情況,通報了包括生產銷售偽劣牛肉干案、假冒注冊商標案、生產銷售偽劣燃氣熱水器案、生產銷售假藥案、生產銷售偽劣農藥案等十大典型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