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若曄 攝影 華小峰

  為推進安寧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加快“天府第二糧倉”建設,推動安寧河流域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四川省自然資源廳聯合攀枝花市政府和涼山州政府共同編制印發《四川省安寧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2022—2035年)》。

  四川為啥要在安寧河流域,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如何“整”出安寧河流域新面貌?6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在四川新聞發布廳舉行《四川省安寧河流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就《規劃》內容進行全面解讀。

  發布會現場。

  “插根筷子都能活”的沃土,平均耕地質量卻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安寧河全長320余公里,流經攀枝花市、涼山州的11個縣(市、區),是四川省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區域之一,也是攀西經濟區發展條件最好、人口分布最密集、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擁有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寧河谷平原,素有“川西南糧倉”之稱,號稱“插根筷子都能活”。

  安寧河流域。受訪者供圖

  基于優渥的自然條件,四川正著力將安寧河流域打造成為“天府第二糧倉”。但是,要真正成為“天府第二糧倉”,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

  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鄧斌說出一組數據,從耕地保護情況看,平均地塊面積僅2.23畝,耕地質量平均等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耕地破碎化明顯;從土地利用情況看,存量用地占現狀建設用地比值達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低;從生態保護情況看,中度及以上生態脆弱區占流域總面積近一半,僅水土流失面積的占比就達27.79%,生態系統局部脆弱。

  而土地綜合整治,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方法路徑。此前,四川已在安寧河流域進行了4年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去年4月啟動的冕寧縣彝海鎮曹古村土地綜合整治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多時間,曹古村村民俄覺六基就見證了家門口農田之變:小田變大田,破碎變連片,原先最發愁的水源,也因為溝渠的完善而打消疑慮。

  項目一體化投資運營方有更具體的測算。“通過耕地恢復補充、旱改水提升耕地質量,預計新增糧食產能12萬公斤。群眾通過為期4年的土地流轉,能獲得較為穩定的租金。”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何思彬介紹。

  “在涼山,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的區域,耕地流轉費用從原來的一畝三四百元躍升到了七八百元,安寧河腹地的西昌、德昌等縣(市)的流轉費用更是高達一兩千元。”涼山州副州長彭濤說。

  以規劃為引領,規劃是“指南針”,也是“路線圖”。通過系統調查和評價,《規劃》提出突出解決耕地質量不高、用地布局散亂無序等問題,從底線控制、整治修復兩個維度,設定了耕地保有量等9個一級指標,細化了8個二級指標,并將各項指標分解到對應的11個區縣,并構建以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為主體的“3+X”整治任務體系。

  4大分區系統治理,攀西版“富春山居圖”入畫來

  相較于其他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流域為單元。

  以流域為單元的土地整治如何鋪開?科學劃區是《規劃》的重中之重。鄧斌介紹,《規劃》打破傳統分區形式,按照“地形—流域—片區”分區思路,將安寧河流域劃分為4大土地整治分區,推動“單項整治”向“系統治理”轉變。同時,構建了“整治分區—重點片區—重點項目”空間布局路徑,每個分區選取2個重點片區,規劃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項目,打造示范工程和特色整治樣板,輻射帶動全流域治理。

  4大土地整治分區包括,安寧河谷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良田建設區、錦屏山雅礱江流域綜合治理與耕地質量建設區、干熱河谷低效用地綜合整治與現代農業建設區、魯南山區退化耕地治理與綠色防護體系建設區。

  按照每個分區不同的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需解決的主要問題,《規劃》明確了不同的主攻方向。

  以干熱河谷低效用地綜合整治與現代農業建設區為例,分區位于安寧河流域下游,涉及攀枝花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和涼山州會理市。

  “區域農業較為發達,也有一定工礦業發展基礎。但由于過去發展方式較粗放,致使區域耕地恢復補充任務重,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工業布局‘小散亂’。”鄧斌說。

  基于此,《規劃》明確主攻方向為集成“土地整治+特色農業+礦山修復”的陽光谷地。“為將干熱河谷打造為陽光谷地,攀枝花已布局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修復、水利工程5大類工程46個項目。”攀枝花市副市長許軍峰說。

  作為跨市(州)的土地整治,上下游的“牽手”至關重要。安寧河流域上下游的“鄰居”——攀枝花市和涼山州將打破行政界線開展聯合共建,探索跨市(州)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聯合申報和實施,協同打造綜合整治樣板。

  “今年計劃在冕寧、米易、鹽邊、仁和四個縣(區)打造典型示范區。”鄧斌介紹,預計完成土地整治7000余畝,打造農田集中連片、村莊集聚美麗、流域風景秀麗、環境宜居宜業的攀西版“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