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6月5日,在2024年六五環境日來臨之際,為持續提升全社會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意識,不斷深化和鞏固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四川公安公布5起典型案例。

  據了解,2023年以來,四川公安開展“昆侖”“謀治”等系列專項行動,共偵破污染環境案件97起,移送起訴案件74起,移送起訴犯罪嫌疑人275名,有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案例一:成都李某等人污染環境系列案

  [基本案情]2023年4月,成都公安機關偵破李某等人污染環境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搗毀非法處置窩點10處,查獲廢三元催化劑70余噸,涉案金額1.3億元。經查,2022年6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收購廢舊汽車尾氣排氣管,非法切割、分解、提取廢三元催化劑對外銷售牟利,造成多地土壤污染。

  [典型意義]該案摧毀一個橫跨多省收儲、處置、運輸、銷售危險廢物三元催化劑的特大“黑色”產業網絡,是“清廢凈川”專項打擊的首戰大捷,發起全國協查5起。針對該案暴露出的行業問題,四川公安已向相關部門發出預警提示函,協同相關部門開展廢汽車尾氣管處置聯合整治,實現“打擊一案,震懾一片、規范一行”,以案促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案例二:綿陽楊某等人污染環境案

  [基本案情]2022年10月,綿陽公安機關偵破楊某等人污染環境案,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搗毀危險廢物偷排窩點2處,斬斷非法提煉金屬銀利益鏈條2個。經查,2020年4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楊某等人未經注冊和報備,以某探傷檢測工程公司名義設立項目部,購置X射線探傷機等設備進行探傷作業,其間通過暗管將顯影液等危險廢物偷排至居民區生活污水管網并流入自然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同時,楊某將廢定影液和廢膠片銷售給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人員用于提煉金屬銀,造成環境污染。2023年7月,法院判決被告人有期徒刑并支付生態環境修復費用。

  [典型意義]個別企業不規范處置、偷排危險廢物,造成環境污染。該案中犯罪行為隱蔽,非法利益獲取鏈條化,公安機關通過綜合研判、協同作戰、追根溯源、全鏈條打擊等方式,徹底搗毀了偷排窩點、斬斷了非法利益鏈條,是四川公安偵辦的首例探傷行業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對高效打擊該類犯罪提供了經驗和范例,對探傷行業偷排等違法犯罪活動形成強力震懾。

  案例三:德陽鞠某等人污染環境系列案

  [基本案情]2023年4月,德陽公安機關偵破鞠某等人污染環境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現場扣押含焦油危險廢物410余噸。經查,2022年12月,犯罪嫌疑人鞠某在未取得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情況下,與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含焦油危險廢物處置協議。隨后,鞠某將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產生的含焦油危險廢物,交給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何某等人處置。何某等人先后兩次在夜間將含焦油危險廢物運至德陽某地傾倒,對兩處地塊造成嚴重污染。

  [典型意義]該案中,公安機關快偵快破,并第一時間組織生態環境部門研究涉案含焦油危險廢物查封、防滲措施,有效防止環境污染進一步擴大。案件移送起訴后,公安機關會同檢察院、法院和生態環境部門研究涉案含焦油危險廢物處置及生態修復方案,對被污染土壤進行無害化處置,持續護航生態環境安全。

  案例四:樂山劉某等人污染環境案

  [基本案情]2023年5月,樂山公安機關偵破劉某等人污染環境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經查,2022年5月以來,樂山某陶瓷廠工作人員劉某、吳某授意工作人員秦某,將該廠煙氣自動在線監測系統中的基準氧含量進行修改,導致該廠煙氣監測數據全部失真,共偷排煙氣顆粒物69.4噸、二氧化硫20.2噸、氮氧化物17.4噸,造成環境嚴重污染。

  [典型意義]該案的成功偵破,打掉了一個非法篡改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數據逃避環保監管的犯罪團伙。2023年11月,法院依法對相關人員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該案對相關企業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對篡改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數據逃避環保監管的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效震懾,提高了企業違法成本,推動了行業治理,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公安力量。

  案例五:阿壩方某等人污染環境案

  [基本案情]2022年3月,阿壩公安機關偵破方某等人污染環境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經查,2022年3月,儀某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方某在明知某運輸公司無危險廢物運輸資質的情況下,仍委托該公司將煤焦油運往阿壩某熱拌站。運輸過程中,車輛側翻導致裝運的煤焦油泄漏,造成環境嚴重污染。2023年12月,法院判決被告人有期徒刑。

  [典型意義]該案是四川第一起因不規范運輸造成外部環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對危險廢物的安全和規范運輸起到了良好警示作用。公安機關在收到警情后,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清理并規范處置傾倒點的土壤及污染水體,有效遏制了環境污染進一步擴大,有力保障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