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實現“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石。作為中國西部生物醫藥產業重鎮的成都,如何持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瞄準優勢產業,成都和重慶又該如何強化合作、推進醫藥健康產業建圈強鏈?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跟隨“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采訪活動報道組來到位于成都市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實地探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
![](http://n.sinaimg.cn/sc/crawl/59/w550h309/20240611/a7aa-25a9a36ad981782a5041f56dac4470f3.jpg)
▲成都醫學城
成渝合作
攜手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群
創新藥一直以來是被視為“九死一生”的行業:投入10億美元,花費10年時間,而成功率只有1%。近年來,創新藥產業掀起了迅猛發展、頻頻出海的浪潮,新藥臨床前成藥性評價平臺的需求隨之增加。
“我們參與了國內國際許多創新藥的研發,為不少企業提供了整合式的實驗方案設計、數據解讀和決策輔助。”位于成都醫學城的四川夏派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夏派森”)專注于新藥臨床前成藥性評價,也是目前西南地區唯一一家能完成新藥臨床前代謝研究整包服務的平臺。四川夏派森副總經理張林琪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們觀察到,企業接收的來自重慶的合作越來越多。”
位于成都醫學城的成都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藥康”)也見證了同樣的變化。成都藥康銷售經理趙萬博表示,“我們的客戶群體覆蓋全國。近年來,我們在重慶地區與越來越多的科研高校、生物醫藥企業進行合作,為他們提供無菌動物平臺供應、模型供應、基因工程模型定制的‘一站式服務’。”
![](http://n.sinaimg.cn/sc/crawl/123/w550h373/20240611/fc8e-15b989c439ef69ff4e25d85d2df3c116.png)
▲成都醫學城
企業的感受,來自于近些年成都與重慶在生物醫藥行業的深度合作,兩地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群。“2023年,成都醫學城與重慶國際生物城被共同評為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兩地在生物醫藥領域共建重大平臺,展開了研發協同、生產協同和流通協同等方面的合作。”成都醫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潘軍介紹。
例如,建立常態化合作推進機制,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共建、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合作;同時推動兩地企業外包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建立上下游合作關系等。
研發物品進口時間壓縮至1-2周
“雙向奔赴”成效顯著
更多產業協同、更多資源流通、更多公共技術開放共享……成渝“雙向奔赴”,在研發、生產和藥械流通方面展開了深度合作,搭起了兩地企業溝通合作的橋梁,成效如何?
“以藥械供應流通協作為例,由于生物醫藥行業的特殊性,企業對細胞、病毒、抗體、血清等相關物品需求較大、時效性要求較高,如果供應不及時,企業可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成都泉新創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馮幸表示,為此,成都醫學城搭建了研發供應鏈服務平臺,“作為運營方,我們把在成都的項目經驗帶到重慶去,目前已經助力兩地180余家企業試劑、耗材快速通關。”據了解,該服務平臺將研發物品進口時間從2-3個月壓縮至1-2周。
在產品研發方面,今年,兩地合作共建的四川岳池綠色原料藥飛地園區正式揭牌,已有6家企業入駐。“此外,目前成都藥明康德、重慶都創醫藥等7個研發外包平臺服務成渝企業110余家,成都藥康、重慶美萊德生物等5個動物試驗平臺供應各類動物模型30余萬只,康德弘毅等4個臨床試驗中心開展實驗項目97個。”潘軍介紹。
![](http://n.sinaimg.cn/sc/crawl/744/w550h194/20240611/819f-1e5f9808ecace95ddabaaf0351e620b3.jpg)
▲成都醫學城
“成都醫學城與重慶國際生物城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大約有700家生物醫藥企業集聚,產值達到了500-600億。”潘軍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重點推進臨床試驗等方面的合作,并繼續開展聯合招商、企業互訪,共同搭建成渝兩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圈。”
紅星新聞記者 呂佳羽 部分圖據受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