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最新通報稱,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氣溫升高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厄爾尼諾事件已顯示出結束跡象,拉尼娜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再現。
WMO全球長期預報制作中心最新預報顯示,2024年6月至8月,出現中性條件或過渡到拉尼娜的可能性均等(50%);7月至9月,出現拉尼娜的可能性增加到60%;8月至11月,這種可能性將達到70%。在此期間,厄爾尼諾再度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厄爾尼諾轉為拉尼娜,會對四川省汛期氣候產生什么影響呢?6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到了四川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龐軼舒。
▲水域救援演練 圖據四川消防
龐軼舒介紹,拉尼娜(西班牙語La Ni?a,意為“圣女”,小女孩),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低的現象。而厄爾尼諾(西班牙文El Ni?o,意為“圣嬰”,小男孩),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高的現象。因此,一些氣象學家也將拉尼娜稱為“反厄爾尼諾”。
在厄爾尼諾發生的次年,東亞夏季風減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南偏西,四川省汛期降水通常偏多,強降雨過程多發,暴雨風險偏高。當ENSO(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3到7年周期的冷暖振蕩現象)位相發生反轉,即無論是厄爾尼諾轉為拉尼娜,還是拉尼娜轉為厄爾尼諾,海溫外強迫的改變會促使東亞大氣環流發生調整,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從而影響四川汛期降水異常分布。因此,ENSO位相是否發生反轉,什么時候出現反轉,均會造成我省汛期降水異常分布的不確定性。
龐軼舒舉了個例子,1988年和2020年均為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次年。1988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前冬末期結束,并在春季快速轉為拉尼娜事件,四川主汛期雨帶主要位于盆地中西部,其余地區偏少。而2020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初春結束,至夏末轉為拉尼娜事件,四川大部降水偏多。
據悉,在汛期氣候預測研判的過程中,四川省氣候中心充分考慮了厄爾尼諾轉拉尼娜的概率及影響。截至目前,春季以來,厄爾尼諾事件衰減速度及國內外氣候模式對未來海溫演變趨勢預測與3月底預測一致。除此以外,目前四川省汛期氣候預測的其他重要影響因子,比如:印度洋、熱帶北大西洋海溫以及關鍵大氣環流系統的未來演變趨勢也與3月底的預測結論基本一致。
因此,目前對4月初發布的汛期氣候預測結論沒有明顯調整。預計今年汛期四川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澇重于旱,盆地大部降水偏多,部分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
拉尼娜會對全省非汛期時段的氣候有怎樣的影響呢?龐軼舒指出,拉尼娜當年冬季,氣溫易偏低,出現冷冬的可能性較大。根據監測和統計,1981年以來秋冬季發生拉尼娜事件時,四川省氣溫偏低的概率約為偏高的兩倍左右。如:2007/2008年、2010/2011年和2021/2022年冬季,全省大部氣溫偏低。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拉尼娜事件發生時四川省暖冬出現頻率增加。
另外,研究發現,ENSO事件盡管是全球海氣年際變化的最強信號,但它不是四川省氣候異常變化的唯一影響因子。因此,不能簡單依靠ENSO變化來判斷未來全省的氣候異常趨勢。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