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有著西南地區最大的動車所之稱的天府動車所正式建成投用。這座毗鄰天府站、藏在龍泉山腳下的動車所有哪些高新技術,與成都東動車所有何區別?19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位于四川天府新區太平街道的天府動車所實地探訪,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天府動車所 圖據成都動車段

  全國首個,一次性建成6.2萬平方米檢修庫

  19日9時40分,記者來到天府新區太平街道雙簡路與太合路交叉口處,旁邊幾輛挖掘機正忙著挖土作業,再往遠處就可以看到成都動車段的標志。

  經過施工人員的指引,記者一路尋到了天府動車所的門前。

  “門口的道路還沒修好,大門、配套的一些設施也將同步開建,年底前應該都能投用。”天府動車所工作人員劉陽表示。

  為何這里被稱為西南地區最大動車所?

  從數據上看,天府動車所有檢修線12條,可同時檢修24組標準動車組,最大可擔當每天90組標準動車組的檢修任務。

  “目前投用的只是一期東側車場,包含存車一場、存車二場、檢修庫三個場,其中存車一場存車線34條,洗車線3條,存車場二場存車線18條及走行線6條,臨修及不落輪鏇線2條。”劉陽指著旁邊的空地說,整個天府動車運用所規劃總面積約2090畝,現在投用的只占總規劃的一半,未來二期,可能將再建一個如東側車場一樣規模的車場,如此才算是西南最大的動車所。

  ▲檢修庫停放的車輛

  記者跟隨劉陽走進天府動車所內,整齊是給人的第一感受,整個動車所總體布局呈一條線布置,從進門處開始,依次排列有生活區的公寓、食堂,然后是作業區間,檢修庫、存車場二場、存車場一場,再向外則順接鐵路線。

  “從調度角度來看,我們的檢修庫只有一個方向進出列車,相較于成都東動車所雙向進出,這樣的設置減少了許多車輛調度中的影響因素。”據天府動車運用所調度室副工長胡立介紹,這里主要負責動車組一、二級檢修、臨修、專項修、60萬公里擴大修以及外皮清洗、吸污作業等任務,設計可承擔檢修動車組120組,每天可進行90組標準動車組一級修作業,可同時開展24組動車組檢修作業。

  據了解,天府動車所檢修庫總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庫內12線5616米檢修軌道配置。“像成都東動車所也是分多次才建成的,而像天府動車所一次性建成達6.2萬平方米的檢修庫,還是全國首個。”胡立說。

  ▲檢修庫停放的車輛

  “智能大腦”精準管控 工具管理自動化

  智能智慧是天府動車所的另一大特點。據胡立介紹,動車所“智能大腦”再次上新,投用了安全聯鎖系統,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對于檢修人員進場、離場均會識別,保證安全。防尾隨技術的應用,則避免了一人識別多人進場的情況,保證進出場人員的精準控制。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屏幕顯示的安全聯鎖作業看板,可以顯示進場檢修車輛車型、檢修人員數量、檢修進度、是否有電、作業狀態等內容,現場情況調度都能及時掌握。

  同時,在檢修庫內還引入了像“自動售貨機”一樣的智能工具管理系統。

  ▲檢修庫“無人售貨機”

  ▲檢修庫調度室

  “以前早上換班時,還工具、借工具的人常常排隊,管理工具的人員手動錄入、借出設備也很麻煩,智能工具管理系統的引入,實現了無人化、自動化完成的這一過程,大幅節省人力和時間。”天府動車運用所綜合班副工長劉果告訴記者,為了實現自動化,他們對所有工具都安裝了微型“識別器”,當工具通過設備借用通道時,內部的顯示屏就可自動識別,確認后即可完成借出送還流程。

  探訪過程中,記者走在檢修庫中,并沒有感受到像其他動車所檢修庫一樣的燥熱。

  “我們這里安裝了集溫感、雨感、風控一體化的智能通風溫控系統,其中包含了遮陽天幕、風扇、空調等設備。”胡立告訴記者,通過系統設置,每日定時可完成天幕的開閉,空調則可有效降低檢修庫溫度,提升了工作人員的作業舒適性。

  中國鐵路成都局成都動車段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成都東動車所配屬171組動車組,站場存放能力和動車組檢修能力已飽和,天府動車所適時投用,將成倍提升成都鐵路樞紐的動車組存放及檢修能力。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