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文 向宇/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廣大群眾對“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要求不斷提高,當前四川省深化醫改成效如何?為適應群眾看病就醫的新變化,深化醫保改革有哪些創新舉措?藥品通過集采后價格降了不少,質量會不會也隨之降低?
6月20日15時,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深化醫改新聞發布會,省衛生健康委、省醫療保障局、省藥品監管局等相關領導介紹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
四川個人衛生支出比重降至26.91%
對集采中選藥品實施全覆蓋質量抽檢
“四川是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也是西部最大的醫療資源、服務供給省份。15年來,四川醫改已經歷夯基固本期、探索突破期、攻堅成型期和高質量發展期4個發展階段?!笔⌒l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省疾控局黨組書記、局長唐雪峰表示,當前四川正著力建設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今年四川還成為全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僅有的3個試點省份之一。
唐雪峰拿出一組數據?!靶乱惠嗎t改以來,全省政府衛生支出從2008年的179.83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245.16億元,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從2008年的40.72%降至2022年的26.91%,人均預期壽命由2008年的73.93歲提高到2023年的78.08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連續多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彼硎?,四川也在近年獲批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和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同步規劃設置3個省醫學中心和50個省區域醫療中心。醫療衛生機構數全國第3,三級醫院數全國第1,縣醫院納入國家“千縣工程”數量全國第3,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5。
深化醫保改革方面,省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波介紹,四川圍繞持續鞏固基本醫保制度、支持優質醫藥服務發展和優化醫保便民服務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近年來,全省參保數達8132.8萬,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四川先后完成集中帶量采購藥品450個、醫用耗材13類,市場價格平均降幅分別超過50%和80%;加快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擴面,全省共計開通異地聯網結算定點醫藥機構5.4萬余家,2023年直接結算異地就醫5369萬人次,基金支付272.4億元。
四川是醫療服務需求大省,也是藥品需求大省。為保障集采中選藥品質量,四川對集采藥品企業和品種實施重點監管,建立“一企一策、一品一檔”監管模式和專項監管臺賬。省藥監局副局長周全介紹,去年,我省完成集采中選藥品專項檢查78家次,未發現重大質量安全風險;每年安排省級抽檢藥品9000批次和多個專項抽檢,對集采中選藥品實施全覆蓋質量抽檢。我省還加大了對集采中選藥品的不良反應監測力度,截至目前,四川生產的集采藥品均沒有發現不良反應聚集性信號。
聚焦“兩個緊密型”建設
多地因地制宜探索深化醫改之路
近年來,各地創新探索推進符合本地實際的深化醫改之路。如成都市推出“信用就醫”“一次付”模式,滿足群眾“先診療、后付費”的就醫需求,較好解決群眾就醫繳費“排長隊、多排隊”的痛點,建成全市檢查檢驗結果數字化互聯互通互認平臺,減少群眾就醫不必要檢查,讓群眾更便捷;綿陽市創新推行醫療“微改革”,推出“一次掛號管三天”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
據悉,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正深入實施“兩個緊密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布會上,成都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楊曉濤分享,當前以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為契機,一方面“聯合國家隊”,推動市、縣、鎮(街)醫療衛生機構主動與國家隊、省隊聯合,如14個區(市)縣的10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入“華西婦兒聯盟”,讓“華西”醫療資源下沉社區,提供在線診療、轉診綠色通道等健康管理服務;另一方面“聯通最基層”,推動市、縣級三級公立醫院聯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成都高新區建設的城市醫療集團,針對居民關心的肺結節問題,打造肺健康“全專聯合”門診,還建設心電、影像等資源共享中心,探索建設患者“家門口檢查、大醫院診斷”的有效模式。
針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典型做法,攀枝花市米易縣副縣長朱新分享醫共體“八統一”管理經驗。“米易縣打破人員身份界限,因事設崗、因崗定人,實現‘編制、崗位、人員’統一,人員怎么用由醫共體來安排;實現‘管理、信息、財務’統一,運營怎么管由醫共體來決定;實現‘經費、藥物’統一,資源怎么配由醫共體來統籌?!睋滓卓h統計,通過改革,基層診療量較改革前提高9個百分點、縣域就診率達到93.6%,2023年次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182元,累計為患者節約超2500萬元,更多百姓得到實惠,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新聞多一點]
四川年底前基本實現行政村“醫保聯網結算”全覆蓋
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四川堅持構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為支撐、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骨干、村衛生室為網底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建強縣級“龍頭”方面,四川支持縣級中醫(民族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服務能力建設、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高海拔地區縣醫院能力建設,推動縣級醫院達標創等,到2025年,20萬常住人口以上的縣有一所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50萬人口以上的縣有一所綜合醫院達到三級標準。
在做活鄉級“樞紐”方面,四川依托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高標準打造一批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技術和水平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推動片區醫療衛生資源向中心鎮集中布局等。
筑牢村級“網底”方面,四川推動村衛生室減量提質,數量由5.4萬調減至4.2萬個,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當前,四川還穩妥推進鄉村醫療衛生一體化管理,67.5%的村衛生室實現人財物一體化管理,1.23萬個村衛生室開通醫保聯網結算,年底前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同時,四川引導65歲以上村醫有序退出,實拿出近1000個編制用于大學生村醫專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