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三
39個欠發達縣域加快發展
一季度經濟增速高于全省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祖明遠
2023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以超常舉措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振興發展。
工作啟動以來,39個欠發達縣域發展態勢如何?川觀縣域經濟智庫和省統計局聯合推出的《2024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39個欠發達縣域地區生產總值(GDP)2806.8億元,較上年增長6.1%、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2024年一季度,39個欠發達縣域GDP為590.1億元,同比增長6.6%、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延續加快發展態勢。
項目帶動 工業發展勢頭良好
6月底,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產業園區內,四川能投德阿鋰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萬噸鋰鹽項目建設現場,一幢幢標準化廠房已拔地而起,幾百名工人加緊施工,預計年內該項目就將建成投產,可解決400余人就業。
按照全省托底性幫扶部署,德陽市在產業發展、飛地園區建設、企業培育等方面與阿壩州阿壩縣、若爾蓋縣深度合作,投入資金5050萬元建設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產業園區,已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戶。
四川39個欠發達縣域主要位于甘孜、阿壩、大小涼山彝區和秦巴山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抓幫扶的關鍵在于抓產業、搞項目。
為幫助欠發達縣域加快發展,今年5月,國資國企同巴中市和有關縣(區)簽約項目65個,簽約金額超過1170億元,涵蓋新能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
以巴中市恩陽區為例,2023年,恩陽區的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0.6∶19.9∶49.4,工業基礎較為薄弱,是當地產業結構中的明顯短板。借助托底性幫扶,當地與宜賓市共建宜賓恩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大力發展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產業,做大工業經濟總量。
隨著企業匯聚而來,恩陽工業迎來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恩陽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35.8%,居巴中第一、全省前茅。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綿陽市結對幫扶廣元市青川縣后,兩地聯合開展項目推介、招商引資。通過共享招商引資信息,綿陽市已為青川縣帶來50余條寶貴的項目信息。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業與青川縣達成簽約意向,為青川縣注入發展活力。
對于一些欠發達縣域來說,企業數量偏少、規模偏小,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
為了吸引企業到欠發達縣域投資興業,去年以來,省經濟合作局一方面將省內外企業請進來,到四川欠發達縣域實地考察洽談,一方面帶領本地企業“走出去”,參會參展、推介洽談。此外,還緊扣39個欠發達縣域的資源稟賦,精心挑選出20個重點培育產業產品,開展招商引資,讓地方資源稟賦和企業需求形成互補。據不完全統計,自托底性幫扶工作開展以來,39個欠發達縣域已簽約項目48個。
隨著一系列幫扶措施落地見效,39個欠發達縣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生產形勢穩定向好。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發展勢頭良好,39個欠發達縣域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高于全省1.9個百分點,26個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其中4個縣增速超過50%;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32個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全省,其中27個縣(區)超過10%。
產業幫扶 消費展現新活力
6月25日,阿壩州黑水縣西爾鎮俄恩村的銀巴織繡農民專業合作社里,縫紉機轉個不停,村民雙手翻飛,不一會兒的工夫,一塊獨具藏族特色的花腰帶已初具雛形,再經過幾道加工工序,這條花腰帶將通過快遞寄往武漢。
跨越千里的訂單,為何能飛進藏族村寨?原來,為解決農村婦女就業增收問題,黑水縣搶抓浙江省對口支援及省內托底性幫扶契機,與成都的一家服飾公司達成合作,建立“來料加工”“手工加工”就業幫扶模式,還組織帶頭人開展培訓?!拔覀冎饕嘤柣ㄑ鼛?、頭帕、織布等幾款,屬于傳統藏織藏繡手工編織?!焙谒h銀巴織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木斯門說,僅該合作社就為居家婦女提供了70個就業崗位。
一些欠發達縣域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文旅資源豐富。在托底性幫扶中,各地因地制宜,打出“文旅”牌,激發消費活力。
在甘孜州稻城縣,瀘州市結對幫扶工作隊推出了一攬子幫扶舉措,通過牽線搭橋,納溪、稻城兩地文旅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起了文旅發展聯盟。瀘州、納溪、稻城在鞏固和發揮“天府旅游名縣”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稻城“文化+旅游”“農牧+旅游”“科技+旅游”發展模式,積極推廣路邊經濟、網紅直播帶貨等業態,輻射帶動農產品、文創產品開發和特色民宿經濟發展。
2023年,稻城縣共接待游客331萬人次、同比增長124.7%,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占GDP總值70%以上、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貢獻率超60%,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服務的人員近9000余名,走出了一條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實踐的新路子。
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四川省社會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戴賓認為,近年來,各地立足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已初步探索出縣域經濟發展的多樣化模式,例如依托本地農業資源、特色農產品,打造農業品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的特色農業模式;以文興旅、以旅促文、文旅融合發展的文旅融合模式;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培育鄉村產業的鄉村振興模式等等。
隨著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縣域消費展現新活力。一季度,39個欠發達縣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5億元,同比增長9.4%,高于全省3.3個百分點;36個縣(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2個縣實現兩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