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任憲平 成都觀察 楊柳 文/圖/視頻

  7月7日夜間至7月10日,彭州市迎來今年入汛后降雨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降雨過程,境內326處山洪災害危險區、162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面臨考驗。7月9日7時20分,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Ⅳ級(藍色)應急響應,并陸續發布地質災害三級預警、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7月10日,川觀新聞記者走進彭州市龍門山鎮,直擊防汛一線。

  搶險備用的重型工程機械。

  現場1:徒步3公里巡山 發回地災隱患監測視頻

  川觀新聞記者驅車到達龍門山鎮時,雨已停。從龍門山鎮場鎮出發,一路沿銀白路前行約25分鐘,來到一處“U”型彎道,左側山體堆積著大量裸露的山石,路邊一塊“前方地災 觀察通行”的警示牌格外醒目。

  這里是位于龍門山鎮九峰村的龔家灣彎道,是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川觀新聞記者跟隨地災監測人員謝啟貴徒步上山,裸露山石一直鋪到視線盡頭,“這些都是往年發生泥石流時沖下來的塌方體,現在就是我的巡查路。”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這場雨情期間,謝啟貴從龔家灣沿碎石路徒步上山走了幾個來回?!皢芜吢烦?公里多,每次巡查都要拍攝視頻、做好記錄?!?月10日下午,謝啟貴將巡查途中拍攝的視頻發到龍門山鎮地災監測群里,并在記錄本上寫下:“ 上午陣雨,下午陰天,點位無異常?!?/p>

  謝啟貴從事地災監測已有10余年,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看堆積的塌方體大小變化、看水溝里的水量大小、看河水的渾濁度,基本就能預判是否會發生泥石流?!比ツ?月的一天,謝啟貴巡查中準確判斷龔家灣即將發生泥石流,和同事聶長光迅速組織周邊農家樂的游客撤離,并在銀白路彎道上設置警戒線,進行交通管制,“當時泥石流把銀白路沖毀了,好在提前預判,農家樂游客和途經行人均安全轉移?!?/p>

  謝啟貴在巡查。

  現場2:啟動3處勸返點 1天勸返游客92人

  龍門山鎮擁有回龍溝景區、太陽灣景區,還有數個網紅打卡點,旅游資源豐富。

  目前正是夏季旅游旺季,龍門山鎮又是很多游客眼中的“避暑打卡地”,許多前往銀廠溝等網紅打卡點的游客慕名而來。本輪降雨后,銀廠溝等網紅打卡點因地質災害隱患等原因,實施“游客限入”管理。

  10日15時30分,川觀新聞記者來到銀白路白水河大橋橋頭處,龍門山鎮防汛減災勸返點工作人員牟楊依次攔住上山汽車。“因為地質災害三級預警,目前限制游客上山,為確保您的安全,請您返回?!蹦矖顚ν窘涇囕v逐一盤問后,對外來游客進行勸返。

  牟楊在游客勸返點詢問進山車輛。

  “很多游客開始不理解,認為跑了冤枉路,經過我們的耐心解釋,最終都返回了。”龍門山鎮鎮長羅強介紹,銀白路是龍門山鎮通往銀廠溝的唯一公路,從7月8日開始,該鎮在銀白路啟動3處外來游客勸返點,其中團山村1處、九峰村2處,層層勸返前往銀廠溝的游客。截至7月10日20時,當天該鎮共勸返游客92人,勸返外來車輛27輛。

  限制游客進入的同時,龍門山鎮在多處地災隱患點還準備了挖掘機、裝載機等8臺大型工程機械,隨時做好應急搶險準備?!皩幙蓚涠挥茫豢捎脮r無備?!绷_強說。

  現場3:搬出“極高風險區” 54戶298人完成避險搬遷

  銀白路的盡頭是海匯橋,這座鋼纜橋曾是許多游客打卡點。九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資貿說,海匯橋是四川省地質災害極高風險區(以下簡稱“海匯橋極高風險區”),從去年12月開始,海匯橋極高風險區 (九峰村12組)啟動避險搬遷,目前海匯橋極高風險區內54戶、298人已全部實施避險搬遷。

  海匯橋極高風險區整體搬遷現場。

  當天下午,九峰村村民張齊把家里的板凳、桌子搬到戶外,準備搬離,他家也成為海匯橋極高風險區最后一戶搬離的原住村民。張齊家自營一棟三層樓的農家樂,“所有家具都搬完了,以后再也不用擔心發洪水了?!?/p>

  和張齊一起搬遷的村民都是九峰村12組村民,居住地旁就是湍急的沙金河上游?!澳憧绰铮芏啻迕竦恼?,比河堤還要低幾米,一旦水漫河堤,都要遭淹?!迸碣Y貿指著河堤旁的一片瓦礫說,“這些都是已經搬遷完的房屋,我們已經拆除了?!?/p>

  九峰村12組整體避險搬遷,徹底解決了當地村民因山洪、地災隱患帶來的困擾。此次雨情期間,龍門山鎮還設置了16個安全轉移避險點位,7月9日晚因泥石流隱患提前安全轉移的三溝村村民黃文章等5人,就臨時安置在安全轉移避險點位。截至記者發稿時,彭州市防汛Ⅳ級(藍色)應急響應已終止,黃文章等5人也已安全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