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攝影報道
7月14日凌晨3點,家住內江市東興區楊家鎮一樓商戶的楊剛被兒子一通電話吵醒,當他打開房門時發現雨水已經沒過腳踝,還在不斷上漲。他來不及收拾東西,拉著妻子就往外跑,大約半個小時后,商店被全部淹沒。
7月13日13時到14日8時,內江市各縣(市、區)遭遇了一場暴雨,東興區局部地區出現超250毫米的特大暴雨。受短時強降水和上游來水疊加影響,東興區境內河流水位上漲,多個鄉鎮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面對災情,內江應急管理、消防、公安、武警等部門與屬地鎮政府、藍天救援隊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小鎮遭遇洪水
緊急轉移群眾保障一日三餐
7月14日上午,記者從內江城區出發,驅車來到楊家鎮。沿途發現,河流水位上漲明顯,多個堰塘水位接近臨界點甚至決口,有的路段出現山體垮塌,工人正在清理。
上午10點10分,記者抵達楊家鎮時,場鎮大部分低洼地帶已經被洪水淹沒,被轉移群眾集中在了地勢較高的楊家鎮政府和附近的安置點。
鎮政府一樓會議室坐著30多個群眾,67歲的陳翠芳就是其中之一。她家住在楊家鎮中心校附近一棟5層居民樓。7月14日凌晨兩點,還在睡夢中的陳翠芳聽到樓下社區干部在喊轉移,她才和家人一起下樓,此時雨水已經進入一樓商鋪。
事實上,楊家鎮從7月13日晚上11點過就開始組織轉移群眾。楊家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唐悟謎介紹說,最開始轉移地災隱患點、危房、低洼地帶的居民,然后擴大到沿大清流河區域的居民區。
分批次轉移直到7月14日早晨才結束,緊接著鎮上又緊急籌集方便面、面包等生活物資,確保被轉移群眾的一日三餐,不少干部職工一夜未眠。
截至7月14日中午12點,楊家鎮共轉移582戶1409人。下午2點過,積水逐漸消退,當地快速組織人員清淤。
獨居老人家中被淹
村干部用拌桶當船成功救援
在轉移過程中,也發生了不少暖心的救援故事。
楊家鎮金銀嘴村,70多歲的老人李順元獨居在家,因為年老耳背,7月14日凌晨2點,當村小組長呼喊轉移時,他沒聽見。凌晨4點過,金銀嘴村黨總支書記王永征得知李順元還在家中,趕緊組織營救。
當救援人員抵達李順元家時發現, 2層樓房已經快被洪水淹沒。“我喊他把床立起來,然后想法爬到房頂。” 王永征說,村民們找來農村打谷用的拌桶當作救援船,用繩子系上,然后由兩名會游泳的救援人員推著拌桶游過去。將李順元攙扶到拌桶里后,對岸的村干部再往回拉繩子,將人營救出來。由于地勢低洼,水位高達四五米,救人過程十分驚險,持續了1個多小時。
另一個救援現場在楊家鎮關帝廟附近,一對老夫婦起初不愿意轉移,執意留在家中。直到7月14日早晨5點過,不斷上漲的洪水已經淹到他們一樓的家中后,他們才跑到2樓等待救援。楊家鎮鎮長樊澤和楊家鎮派出所民警一起前往救援,此時最深地方的積水已經超過1.6米。救援人員只好蹚水過去,抵達樓下后,搭上扶梯把人救下來,送到安全區域。
救援隊員“以腿作梯”
方便被困群眾登上橡皮艇
7月14日中午12點,在田家鎮文化社區和四方村交界處,救援人員正乘坐橡皮艇和沖鋒舟轉移被困群眾。記者通過航拍鏡頭看到,場鎮一片汪洋,大部分房屋底樓都被洪水淹沒,不少車輛浸泡在水中。
內江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隊隊員吳代忠和隊友們趁著休息的間隙,吃著小面包充饑。當天早晨7點半,這支10個人的隊伍,攜帶救援船只來到田家鎮,轉移群眾30多人。
談及救援過程,吳代忠說沒什么特別驚險的。只是有些地方,橡皮艇靠近樓房時,受困者不便上船,吳代忠便彎曲右腿當作梯子,讓群眾踩著他的腿上船。說這話時,他的表情十分自然,并不覺得這是一件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不一會兒,沖鋒舟載著幾個受災群眾到達淺水區域,一旁等候的田家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副隊長林超走上前,將一位老婆婆背下來,蹚水走到安全地帶。
田家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7月14日下午5點,田家鎮共轉移受災群眾2000余人,主要是一、二樓的居民。目前水位正逐漸消退,住在3樓及以上的居民,當地將根據洪水情況,轉移或者投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