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闞瑩瑩 文/圖

  “活牛出欄價一斤10元出頭,以前高的時候能賣到15元到16元一斤。”說起這段時間的牛價,養了100多頭肉牛的閬中市寶山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寶山有些失落。

  王寶山正在經歷的,是一場影響全國的牛肉降價潮。6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穩定肉牛生產發展的通知》,其中提到,今年以來,活牛和牛肉價格持續下跌,養殖場戶普遍虧損,生產經營壓力加大。

  四川是畜牧業大省,牛存出欄量常年位于全國前五位。價格下行周期,四川牛肉生產受到哪些影響?作為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四川的產能還穩得起嗎?

  巴中市平昌縣的一家肉牛養殖場。

  市場變動

  價格下行,存出欄量雙雙下降

  7月15日,成都市錦江區一家盒馬鮮生門店內,一斤國產谷飼黃牛牛腩價格為45元,而在一個多月前,相同規格的產品價格為64.9元。

  牛肉價格正在一路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2月份,牛肉價格由1月份同比上漲0.9%轉為下降1%。自此,牛肉價格呈現波動下降趨勢,今年以來,下降曲線更顯陡峭。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全國牛肉平均批發價為每公斤60.76元,同比跌幅達15%,與去年上半年價格高峰相比,下降了30%。

  牛肉價格為何一跌再跌?主要原因還要回到供需關系。

  先看供給端。長期以來,由于肉牛養殖效益較高以及政策支持,各地養殖規模逐步擴大。再加上,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牛奶消費量下降,不少養殖戶紛紛淘汰奶牛轉為肉用,國內牛肉供應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牛肉產量753萬噸,比農村農業部規劃的2025年680萬噸多73萬噸。同時,進口總量也在擴大,2023年全國進口牛肉274萬噸,同比增長1.8%;今年一季度進口牛肉達77.1萬噸,同比增長22%。

  從消費看,由于近年來豬肉持續低價,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更低價的豬肉,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牛肉消費量。2023年全國牛肉人均消費量為7.2千克,增長率為2.3%,增長率處于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

  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說,牛肉降價了是件好事,消費起來可以更“灑脫”了。但是,對于養殖戶來說,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養殖戶普遍反映,肉牛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虧損達到數千元。

  “現在可以出欄的育肥牛,都是在去年以18元左右高價購入的牛苗。一頭牛的購入價為9000元,養到1300斤左右出欄,這期間要支出9000元左右的飼料等各項成本。也就是說,以現在11.5元左右一斤的市場價,出欄一頭牛要虧損3000元。”四川錕久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明靜說。

  這還是建立在當前玉米豆粕價格經歷了一輪明顯下降的情況下。例如一噸豆粕價格已經從高位的5000元下降到3200元,一旦玉米豆粕行情上漲,飼養成本還將上升,這對養殖戶又是一輪沖擊。

  低迷的行情,直接影響到牛存出欄規模。“價格下行,養牛場壓欄觀望,不及時出欄,導致階段性出欄減少。同時,由于養殖場不看好行情,普遍空欄不補欄,又導致存欄下降。”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巴中市平昌縣的一家肉牛養殖場。

  黃明靜觀察到,周圍的養殖散戶,不少已經退出。在四川、重慶做活牛買賣中介的李飛說,“就我知道的情況看,今年以來,僅僅是四川和重慶兩地,就有50多家養殖場棄養。”

  當前,四川牛存出欄量有較大幅度的減少,數據已經先期反映在地方統計數據中。今年一季度,四川肉牛發展重點縣存欄出欄量雙雙下降。以筠連縣為例,今年一季度出欄肉牛2.26萬頭,同比下降9.69%;存欄肉牛12萬頭,同比下降11.49%。

  “四川是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當前首先要穩定產能。如果不把產能穩住,很可能要動搖后期穩產基礎,影響產業發展。”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業難題

  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低,抗風險能力弱

  作為畜牧業大省,四川牛存出欄量常年位于全國前五位。規模大,受的影響也大。在下行階段,一些亟待破解的產業之“疾”,也在這一輪市場風波中更加暴露出來。

  首先是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從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看,全省肉牛規模化養殖比重僅為25%,遠低于生豬和家禽。”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傳統散養到規模化養殖,再到標準化養殖、現代化養殖,是畜牧養殖發展的一般規律,現在四川的生豬、家禽基本實現標準化養殖,開始啟動現代化建設。

  為何規模化養牛比例這么低?“肉牛總體消費量較低、養殖周期更長、養殖風險更高,因此散戶比例大,規模化養殖還沒有推開。”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草食家畜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甘佳說。

  其次,四川牛生產效率總體較低。胴體重是衡量牛生產效率的一項重要標準,這一數據越高,出肉率就越高。一些生產水平高的牛場黃牛雜交牛胴體重平均可達342kg/頭,而四川平均水平只有125.4kg/頭。胴體重低,更加影響了價格下行階段的養殖效益。

  從產業鏈來看,四川牛肉規上加工企業數量少,產業鏈帶動能力弱。“產業鏈各環節都有人在干,但基本都是小作坊式經營,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牛羊肉實際加工僅占產量的6.7%左右,產品品牌多而雜,競爭優勢不強。”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四川能繁母牛存欄持續下降,犢牛供給嚴重依賴外調。許多養牛場要到云南、山東、河北等地購買犢牛,運距越來越遠,成本越來越高。“這是由于母牛飼養周期長、投資大,相比育肥牛養殖效益低。因此規模化養牛多會以單純育肥為主,導致了能繁母牛存欄數量不斷下降。”甘佳解釋,在肉價下跌的情況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了。

  此外,良種化水平低,優秀種源不足;優質飼草不足,產草效率不高……種種疊加,四川牛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不足,在市場競爭中,更容易受到沖擊。

  產業未來

  穩生產、提質量,推動產業現代化發展

  這場牛肉價格下行周期何時結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看來,與去年下半年牛肉供給仍在增加不同,經過不斷消化,當前可供屠宰的活牛小幅縮減,下半年牛肉供應面有望收窄。此外,按照往年慣例,秋冬季屬于牛肉消費旺季,下半年消費有望實現季節性增長。

  養殖戶應該怎么辦?

  業內專家統計,四川目前飼養肉牛總成本中,購牛成本占比約50%,草料及飼料成本占比35%—40%,其他10%—15%。“遠距離運輸草料成本高,就地、就近、就便科學利用飼料資源,降低飼養成本,是現在養殖戶能夠采取的最直接快速的節本方式。”甘佳說。

  在涼山州寧南縣,存欄量近1000頭的寧南縣帝華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的“北繁南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飼料成本。每年3月到4月,合作社到內蒙古等地購買牛犢,利用北方天然草原放牧成本低的優勢,租用場地放牧飼養到9—10月,再運回寧南縣集中短期育肥。“這種方式可以降低30%左右的飼草養殖成本。”合作社負責人巫從蓮說。

  黃明靜期待著市場的自主調節。“這輪價格波動帶動了牛犢價格下調,現在牛犢價格下降到每斤12元左右。按照當前的出欄價格,到明年出欄就能實現不虧損。接下來,我們應該會陸續安排補欄計劃。”

  長遠來看,四川牛產業的“提檔升級”之路勢在必行。

  “四川要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目標,牛產業必須在規模化、產業化上跟上步伐。”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既有利于穩定全省的產能,也有利于增強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在價格下行周期減少虧損。

  近日,農業農村廳召開全省牛羊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確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首先是壯大存欄量,穩定生產。四川決定從今年起每年拿出2000萬元,實施優質犢牛增量計劃。以肉牛產業基地縣為重點,對規模養殖場、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脫貧監測戶飼養的能繁母牛給予每頭100元的人工授精補貼。2024年度計劃支持20萬頭肉牛能繁母牛(不含奶牛、牦牛)開展人工授精,支持基地縣擴大能繁母牛飼養量,增加優質犢牛生產。

  其次要加快良種推廣。接下來四川將安排牧區良種補貼1680萬元,在全省42個縣實施肉牛凍精補貼,27個縣實施種公牦牛補貼。以此加大品種改良力度,提高牛羊繁殖率及單產水平,實現優質優價。

  集群建設則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四川畜牧產業一共啟動8個集群建設,其中4個是牛產業,分別是國家級的四川山地肉牛產業集群、甘孜牦牛產業集群和省級的川南肉牛產業集群、阿壩牦牛產業集群。“各地要統籌用好各類涉農資金和政策資源,按照集群化打造的方式,自主組織建設各具特色的區域性集群,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