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7月1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2024年四川經濟“半年報”。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29463.3億元,同比增長5.4%。
如何看待這份“期中考”成績單?經濟增長背后有哪些動能支撐?對此,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和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看經濟表現:
五個“穩”彰顯上半年經濟運行態勢
今年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長6.1%,上半年同比增長5.4%。從數據來看,上半年,全省主要經濟指標相比于一季度有所回落。
對此,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分析,這主要受二季度以來,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結構調整陣痛持續顯現、疊加極端天氣等短期因素沖擊影響。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全省經濟平穩運行,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全省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指標邊際改善、持續向好的發展走勢沒有變。”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用五個“穩”來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態勢。
一是增速“穩”。放在全國坐標體系中觀察,四川經濟增速延續高于全國的態勢。上半年GDP增速5.4%、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
二是生產穩。從三次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三大門類均實現增長,超七成行業實現增長;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其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1.6%、9.3%。
三是需求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其中5月、6月同比分別增長3.8%、4.3%,均比4月回升。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0.9%,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8%,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四是質效穩。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5%、高于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18降為2.14,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
五是環境穩。就業物價穩,城鎮調查失業率波動回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購進價格降幅持續收窄,居民消費價格連續兩個月同比持平。物流循環持續暢通,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平穩增長,水上運輸、航空運輸總周轉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應該說,這五個‘穩’有力保障了上半年全省經濟平穩運行。”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看動能支撐:
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在這份成績單中,工業發揮著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在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的背景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彰顯了發展之‘穩’,轉型之‘效’。”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聚焦工業興省、制造強省,四川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大力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成效已逐步顯現。上半年,六大優勢產業(規模以上工業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長6.6%,其中先進材料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同比分別增長11.2%、10.7%,動力電池、單晶硅、多晶硅等“新三樣”相關產品快速增長,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四川經濟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也有了質的有效提升。今年以來,四川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動經濟向“高”“新”“綠”轉型。
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1.6%、10.0%;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其中鋰離子電池、液晶顯示屏、集成電路同比分別增長94.2%、14.6%、10.3%。
綠色轉型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其中動力電池、釩鈦產業同比分別增長42.1%、21.7%;清潔能源大省地位鞏固,規模以上工業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5.5%、20.3%、70.4%,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7.6%。
投資結構向“新”調整。高技術產業、六大優勢產業、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6.8%、9.4%、10.3%。
“四川作為清潔能源大省,正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四川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表示,四川在優勢領域、新興產業的發展亮點既對當前經濟運行形成良好支撐,也對未來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一個個向“新”求“質”的故事或許能讓數據更加直觀: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都造)試跑、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在宜賓裝配下線,“成都造”飛行汽車首次公開飛行,數字化車間、“黑燈工廠”顛覆傳統生產管理模式……今年以來,“智改數轉”浪潮奔涌,新質生產力加速向四川匯聚。
看發展后勁:
政策效應不斷顯現 內需潛力穩步釋放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四川及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落實,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擴內需政策持續加力。4月底,四川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正式啟動。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全省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1—5月加快10個百分點,對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88.7%;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0.3%、高于固定資產投資9.4個百分點。在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6月當月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7.0%,增速比5月加快18.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二手車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9.2%、1.5倍。
房地產政策不斷調整優化。下調首付款比例、成都全面取消限購、商品房不再公證搖號選房……在房地產新政帶動下,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分別比1—5月收窄0.7個、0.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家具類零售由一季度的下降6.1%轉為增長4.9%。
助企“組合拳”精準發力。今年以來,四川相繼出臺支持民營外貿企業發展“10條”,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29條”,外貿穩規模優結構“18條”,持續為企業降成本增活力。上半年市場主體保持活躍,中小微工業企業增加值、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分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市場平均水平,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零售額對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
此外,在世園會等重大展會及“湯尤杯”等體育賽事活動帶動下,部分升級類消費需求快速釋放。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文化辦公用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9.1%、13.1%;1—5月全省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9%,增速比一季度快4.9個百分點,其中體育業連續4個月增速超過50%。
展望下半年,“從供需兩端看,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協同發力顯效,下半年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將持續累積、發展動能將持續增強。”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仍然嚴峻復雜,經濟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下一步,還需加大力度培育新質生產力、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要持續營造服務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服務支持,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魯榮東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