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闞瑩瑩
7月17日下午,四川省氣象臺將暴雨藍色預警升級為黃色預警。17日20時到18日20時,四川局地有大暴雨(140~200毫米)。
今年7月以來,四川已經連續發布了超過10個暴雨預警。當前四川部分區域水稻陸續進入揚花灌漿期,部分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正當上市。持續降雨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如何?
生產一線:李子裂果、蔬菜減產、制種減產
“昨晚上開始下大雨,到下午都還沒有停,天氣預報說還要下。”7月17日一整天,綿陽市平武縣村興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洪全一直在李子園里組織工人摘果。持續的暴雨,讓合作社種植的近1000畝脆李大量裂果。“一畝地有一半都裂了,只有加緊摘下來,正常畝產量有2000斤到3000斤,現在來看能收一半就不錯了。”
連續降雨造成李子等水果裂果、落果,耐儲性差。闞瑩瑩 攝
不只是減產,持續的降雨也讓李子口感打了折扣,影響了價格。羅洪全說,去年地頭價能賣上5元一斤,現在只有4元。
廣漢市金輪鎮,墾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200多畝生菜也遭遇了減產。“已經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雨,一畝地生菜有30%賣不了。另外下雨蔬菜容易徒長,也就是莖葉發育過旺,品相也受到了影響。”合作社負責人黃達安說,“雨一直下,下一茬生菜也種不下去。”
同樣發愁的,還有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的水稻制種大戶周彬。今年,周彬在當地流轉了200畝地制種,“水稻揚花期只有一周多的時間,現在正是時候,連續下雨趕不了花,根本沒法灌漿結實。”周彬說,正常制種一畝地畝產有300斤,今年預計收不到100斤。
連續降雨影響水稻揚花灌漿。闞瑩瑩 攝
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從樺告訴記者,連續降雨對水稻生產造成的影響不只是揚花這一環節。“這段時間是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和稻飛虱防治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高溫高濕容易造成病蟲害發生,另一方面噴藥防治效果也受到影響。”朱從樺說。
記者了解到,水稻生產方面,連續不斷降雨,對水稻正在揚花結實的四川部分稻區有一定影響,如眉山、樂山等。不過總體來看,川南稻區揚花期陸續結束,川北稻區尚未揚花,降雨對全省水稻生產影響較小。水果等經濟作物方面,降雨會造成果子裂果產量下降。同時采摘用工、果子耐儲性也會有一定影響。
如何應對?栽培專家給出減損方案
四川省氣象臺預報,降雨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那么,已經受影響的農作物,如何減少損失?
朱從樺給出了一套水稻生產減損方案:病蟲害防治方面,種植戶可以選擇藥效更好、持續性更強的防治藥物,另外可使用一些飛防助劑,幫助延長藥效。還可以施用磷酸二氫鉀,幫助水稻結實灌漿,減少產量損失。
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梁根云介紹,洪澇災害對蔬菜生產最大的影響是土壤積水和漬害導致根部缺氧,極易導致蔬菜根系的壞死。另外,暴雨過后往往天氣放晴,田間溫度高、濕度大,被淹的植株抵抗力弱,易引發病蟲害。
梁根云建議,雨季來臨,蔬菜基地要及時對水渠、排水溝等水利設施進行修繕疏通。地勢較低易發生澇害積水的區域要增加排水設施等。此外還要疏松土壤,加快水分蒸發,促進根系再生。當植株開始恢復生長時,補充葉面肥。同時根據生長受損的狀況,及時追施有機肥和復合肥。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梁東介紹,當前,水果種植戶要增加果園排水溝,及時清除淤泥,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另外加快成熟水果采摘進度,及時銷售或冷庫保鮮。
此外,梁東建議水果種植戶要做更長遠的打算。“例如李子種植,我們在很多地方推廣避雨栽培,也就是用上大棚等避雨設施,一畝地投入1萬到2萬元,使用時間可以達到10年以上。”現在,避雨栽培在茂縣等李子規模化發展的地方推廣較快,種植戶在1年到2年的時間內就可以收回成本。另外,日常種植戶還可以通過加強土壤肥料管理,減少雨季水果的裂果率。例如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利于排水,增施鈣肥減少果實裂果率。